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中国节> 网络中国年·端午>

我们的节日·端午 | 端午食粽有讲究 糖友健康过佳节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5-29 07:04

□保定晚报通讯员 刘昱衡

端午粽香渐浓,传统美食承载着千年文化记忆。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三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肖艳新提醒,糖尿病患者在品味节日美食时,需掌握科学方法,方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守护健康。

选材讲究,糯米形态藏学问。粽子主料糯米升糖指数高达87,远超普通大米,其中短圆形糯米因支链淀粉结构更易快速升糖。糖友可选择细长形糯米或杂粮替代配方,如黑米、红豆、糙米制作的粽子,这类食材升糖速度较缓,膳食纤维含量更高。市面流行的50克迷你粽更利于控制摄入量,每餐以1-2个为宜,搭配时需相应减少主食量。

馅料搭配,甜咸皆需避“三高”。传统甜粽含豆沙、蜜枣等高糖馅料,咸粽中咸蛋黄、五花肉则属高脂高盐。可选择清水杂粮粽、瘦肉粽等低脂品类,避开水果粽、巧克力粽等新式甜味粽子。食用时应注重营养均衡,可搭配新鲜绿叶菜、鸡蛋及牛奶,既能补充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又能延缓糖分的吸收。

时辰有度,胃肠节律要顺应。晨起时胃肠功能尚未完全激活,夜间消化液分泌减少,而午间消化系统最为活跃,因此午餐时段是食用粽子的黄金时间。需特别注意睡前两小时避免食用,以防加重代谢负担。胃肠功能较弱者注意要彻底加热粽子,避免冷食损伤脾胃,食用后忌立即进食西瓜等寒凉瓜果。

食后管理,动静结合稳血糖。餐后1小时适当散步有助于促进葡萄糖代谢,建议糖友关注餐后血糖水平,若出现血糖异常波动或腹胀、反酸等不适,应及时就医。对于合并胃肠疾病的患者,更需严格限量,防止诱发旧疾。糖尿病患者并非与节日美食绝缘,科学选择配合精细管理才是关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