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开镰收麦“吃面汤”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6-05 09:05

□汪志

小麦作为三大粮食作物,在我国种植地域非常广。6月,全国从南到北正是开镰收割、麦浪飘香的丰收时节,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儿时麦收时节在故乡“吃面汤”来。

我的故乡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地肥沃,雨水充足。其实那儿最适宜种植水稻,而父辈们为了利用冬闲农田多打粮食,各家各户都要种植几亩冬小麦。小麦在每年秋冬季节种下,来年6月份前后便成熟可收割了。此时的田野麦浪飘香,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在抢收小麦,准备收完后及时种植水稻,那一派繁忙的喜人景象好像就在昨天,就在眼前。

麦子收割完后第一时间就是要晒干,好为吃面汤做准备。所谓吃面汤,就是将晒干后的小麦送到村上的加工点磨成面粉,面和好后用擀面杖擀薄,再用刀切成长条状,下到沸水的锅里。待面条快熟时,将苋菜也一起放进锅里,几分钟后连面带汤加苋菜,盛出满满一大碗。连着吃上好几碗,吃得大汗淋漓,饱嗝连连。

儿时每年吃面汤的时节,村上有家唯一的面粉加工点,前来加工面粉的人都排成了长队,机器24小时连轴转,为的就是让人们尽早吃上新鲜可口的面汤。那几天,家家户户的主食都以面汤为主,有的人家麦子成熟迟收割迟,或赶上阴雨天没有及时收割和晒干,见别人家呼噜呼噜地大口吃面汤,耐不住人家的香味,就先到别人家借点面粉以解馋。

15岁那年,我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时得知山东一家农科所新研制了一种粒重、麦秆粗、产量高、抗倒伏的小麦新品种。我一下子来了兴趣,想在家乡推广这一品种。故乡春夏雨水多刮风多,本地小麦品种麦秆高,倒伏现象非常严重,不仅产量低,而且费工费时。说服父母后,我购买了一些新品种的种子在自家地里试种。与本地小麦相比,新品种麦秆要矮三分之一,饱满,抗倒伏,产量高,最重要的是成熟期要早半个月。这样一来,别人家的小麦还在田间地头生长时,我试验的这一亩麦子已经收割完了,家人们早早地吃上面汤了。那一年,母亲邀请好多人家来我家先尝为快,一锅吃完后再接着下第二锅、第三锅……最后连汤都喝得一干二净。

其实,儿时爱吃面汤,一因那个年代物资匮乏,感觉吃什么都香,二因南方以水稻种植为主,稻米才是一日三餐的主食,面食很少,偶尔吃一次面汤,感到特别新鲜。

面汤在儿时是美味,长大后我离开家乡,到了很远的大西北工作。虽然这里是麦子种植区,主食以面粉为主,但却吃不出儿时吃面汤那会儿的香甜了。这也许是因为儿时物以稀为贵吧,还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与加工制作方法和水土有关。

前几天,我回老家探望父母,正是麦收时节,却没有吃到儿时的面汤。父母说,村里现在吃面汤的很少了,很多人都外出打工经商去了,家里的人口很少且都是年老的。最主要的是,现代大家生活水平比以前大大提高了,吃的东西应有尽有。

就像初次见到嗡嗡作响的纺车,它朴素得近乎笨拙,却又新奇得令人着迷。多年后,这画面竟成了我心口的一粒朱砂痣,总在不经意间隐隐作痛,牵扯出绵长的愁绪。而儿时舌尖上的滋味便成了这愁绪最忠实的和声,永远在记忆深处回荡,挥之不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