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5-06-22 17:18
保定日报讯(记者于建雪)6月20日上午,在徐水区安肃镇坟台村祥麟博士农场,千亩“农大761”良种小麦开镰。
11时许,随着3台大型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响起,在穗行圃、原种区、新品种选育区等外围,几台大型收割机开始穿梭于千亩农场,麦粒从收割机仓门倾泻而下,装入运粮车,一派繁忙丰收景象。
“为保持‘农大761’小麦良种的优良性状,我们通过穗行圃、株行圃、原原种、原种田育种法,对‘农大761’进行提纯复壮,到第5年才能成为百姓种植的商品良种。”在穗行圃区域,每割取一行小麦后,农场负责人、河北武遂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锐雪和同事就会挑选出穗大饱满的小麦扎成一小捆。她们要在穗行圃选取约500行小麦,用于种植株行圃,在旁边的株行圃选取穗头大而饱满的3000穗小麦,再用于种植穗行,通过科学管理年复一年进行提纯复壮。
“农大761”小麦良种,由中国农业大学培育,具有抗病、抗旱、抗倒伏、产量高的特性。从2019年起,拥有农作物良种繁育经验的刘锐雪便开始关注此品种,2021年她与中国农业大学签订协议,取得“农大761”在河北的独家生产经营权。双方在徐水共建博士农场、千亩繁种田,并在本地及保定多个县市示范种植。中国农大博士团队线上线下精心指导,优质麦获得好收成,产量比普通麦高8-10%。
根据农时,刘锐雪邀请教授团队一起,深入田间地头普及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向农户提供“定制化服务”。
良种、良技、良法,农户田间的优质麦连年稳产高产。
“今年从邯郸、邢台、石家庄及保定地区客户反馈回来的产量数据看,‘农大761’亩产最少的也在675公斤,最高的达到了750公斤。”刘锐雪说,“在多年多地大面积示范种植过程中,‘农大761’的产量核算下来,同等种植条件下,每亩可增收约370元。对于农户来说,这是实打实的收益。”
“农大761”吸水率高,加工品质好,不仅适合制作面条、饺子皮等传统蒸煮食品,也能制作面包等烘烤加工食品。好粮要卖出好价,2023年4月26日,经中国农大、徐水区政府牵线组织,祥麟博士农场又跨出重要一步——北京古船食品有限公司与河北武遂种业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武遂种业有限公司每年向古船食品有限公司保供优质小麦2万吨,5年内建成环京津雄优质小麦供应基地100万亩,实现年供应50万吨的能力。
金色麦浪,遍野希望。“目前,我们已在河北省推广种植‘农大761’50多万亩,其中徐水区8万多亩;跟中国农业大学签订‘农大761’北京、天津的品种权代理,布局订单回收新品种1.8万亩;跟中国农业大学及中国农科院初步达成协议,明年再推广两个新品种。”刘锐雪表示,构建“科研院校+育种基地+合作社(农户)+粮食企业”全产业链,为农民提供育、播、管、售全程服务,真正实现农业丰产、百姓增收。
“截至目前,徐水区已创建河北省农业创新驿站2家、太行山驿站4家、博士农场7家,区农业农村局相继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与中国农大、北京农科院、河北农大等单位开展合作,高效带动全区农业科技化发展。”徐水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三级主任科员孙艳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