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5-07-02 09:00
□保定日报记者 耿 静 通讯员 门 煜
6月27日清晨6时的特警训练场,保定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一大队教导员刘猛右腿绑着护具,指导队员进行翻越障碍训练。
小腿再次蹭到那块缝了400多针的伤疤,刘猛早已习以为常——这是12年前追捕持刀劫匪时留下的“勋章”。
32岁的刘猛,用13年从警生涯,诠释着“人民卫士”的深刻内涵。
雷霆出击:数据时代的犯罪克星
2025年4月8日,莲池区某网吧的电动自行车窃贼刚得手,就被莲池区公安分局与特警一大队的联动小组现场抓获。
2024年11月8日凌晨,监控里两个瘦小身影撬开万达广场后巷店门的瞬间,刘猛就已锁定坐标,他带领队员蛰伏在一处废弃监控室,两名盗窃商户的嫌疑人在田埂被按倒。
立足实际,主动创新,这套由刘猛推动的“所队捆绑”机制,是保定市公安局主动应对新形势、树立新思维后交出的一份成绩单。平时,业务大队指导协助派出所开展工作,提供案件、对象、线索和资源支持;战时,业务大队直接参与侦查打击、巡逻防范、清查抓捕、审查讯问等实战工作。
“军绿”圆了梦想,“藏蓝”延续担当。2012年,刘猛从新疆武警总队退伍回保进入公安队伍,就在特警一大队成为市民熟悉的“平安底色”。全年86次勤务中,他们护航过药王庙庙会的烟火气,也守护过保定马拉松的奔跑身影,更是在跨年夜的人潮中筑起无形屏障,有力维护了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向好。
冬奥淬火:零下30℃的青春答卷
在刘猛的字典里,特警就是将职责使命融入血液,把人民利益举过头顶,让平安“在身边”“看得见”。
时间回拨到2020年崇礼的寒冬。27岁的刘猛作为北京冬奥会保定公安筹办组成员里唯一“90后”,站在古杨树场馆群的雪地里,眼前还是遍布推土机的工地,而他手中已接到首项任务:三个月内完成场馆群安保蓝图。
“当时连张完整地形图都没有。”15座山峰的踏勘,磨穿了刘猛4双鞋。最冷的那天,气温骤降至零下30℃。“封闭线巡查不能停!”冒着八级白毛风,刘猛拖着伤腿沿8公里山路摸排。寒风灌进执勤点,羊毛裤根本挡不住刺骨冰冷。这份坚守,换来北京冬奥会的平安,532G的安保数据,也成为大型赛事新标尺。
薪火传承:新警眼中的标杆教头
如今在特警支队,“刘猛必修课”成为新警入警必须通过的考验。强化党建引领,赋能队伍向心力和战斗力,一大队捧回了由共青团保定市委颁发的“五四青年先进集体”奖牌;每周的“警务课堂”上,刘猛演示急救包使用方法时总要强调:“反应要快,包扎要准,对生命始终怀着十分敬畏。”
搜排爆训练需蒙眼拆解装置、战术协同要模拟商场人质劫持……现在的特警支队,流传着“猛式标准”,这些淬炼自北京冬奥会的经验,正通过刘猛这位全市最年轻的特警教头,注入青年特警的血脉中。
在2025年春天的述职报告里,刘猛写下这样一段话:“从边疆战士到特警教官,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人民’两字的千钧重担。特警的勋章不在肩头,而在百姓夜归时的路灯下,在孩童放学的笑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