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7-05 09:09
□保定晚报通讯员 李立琴 樊璠
凌晨三点出现脚趾剧痛,37岁的张翰第二次经历这样难熬的夜晚。他的床头柜上总是放着秋水仙碱片以备不时之需,抽屉则被非甾体抗炎药塞得满满当当,痛风让张翰饱受折磨。痛风如何科学应对,听听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的专家怎么说。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性疾病。正常膳食状态下,非同日2次检测空腹血尿酸水平≥420μmol/L,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体内尿酸水平升高后,多余的尿酸会沉积在关节处,逐渐形成尿酸盐结晶。随着结晶不断增多,它们会在关节局部聚集,最终变成痛风石。因此很多患者在初次发病时,往往会感到踇趾关节红肿热痛。
痛风“三部曲”。无症状期:如同平静海面下的暗涌,体检报告上的尿酸值亮起红灯。急性发作期:常在深夜突袭单侧大脚趾,6-12小时达到疼痛巅峰,局部红肿、热痛堪比骨折。慢性迁延期:尿酸盐结晶逐渐蚕食关节,形成“痛风石”,严重时导致关节畸形甚至肾衰竭。
值得警惕的是,约30%的患者在急性发作期检测尿酸反而正常,这是因为身体在应激状态下会加速尿酸排泄。这提醒我们,不能仅凭一次检测结果判断病情。
引发痛风原因有哪些?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生,与我们的日常膳食及生活方式有着紧密的关联,特别是长期大量摄入高能量食品、过量饮酒以及习惯饮用高果糖饮料。同时,肥胖是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发生的危险因素。
专家指出,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渐打破人体的代谢平衡。例如奶茶店的高果糖玉米糖浆,以及快节奏生活中的久坐不动,这些都在为尿酸升高按下加速键。
如何科学应对?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一旦停药,尿酸可能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痛风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增减或停药,并需定期监测尿酸水平及相关指标,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急性发作时,在特别疼痛的情况下,可以吃一些止疼药或秋水仙碱等抗炎药物来缓解疼痛,同时可通过冷敷患处减轻肿胀。如果卧床休息需要抬高患肢。
需长期管理饮食。高嘌呤食物是“隐形推手”,火锅、海鲜、动物内脏、浓汤等嘌呤含量超高,需严格限制;红肉、果糖饮料也需控制;干香菇嘌呤含量高,不适合痛风患者食用;推荐低脂牛奶、蔬菜和碱性气泡水,帮助中和尿酸。
应科学用药。急性止痛≠长期控制。急性期需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秋水仙碱缓解疼痛,但治本需长期服用降尿酸药物(如非布司他、苯溴马隆),并监测血尿酸稳定在目标值以下。但是急性痛风发作时,不要自行加用降尿酸药物。
还可以在生活中加强干预,每日饮水2000ml以上稀释尿酸,避免熬夜、久坐,肥胖者需减重。根据《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的最新指导,痛风患者应持续关注其尿酸水平,并定期进行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以实现长期的病情监测与管理。合理搭配膳食,减少高嘌呤膳食摄入,保持健康体重,有助于控制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