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7-08 09:02
□保定晚报通讯员 郝丽娜 赵洁
56岁的周先生是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的一名“老病号”。刚来院时,他已被双耳听力下降造成的诸多不便严重影响生活,通过双耳科学佩戴助听器,基本满足了日常生活所需。近两年来,周先生双耳听力下降比之前更严重,佩戴特大功率助听器时,与别人谈话的大部分内容还是听不到。长期社交障碍让他变得孤独、抑郁和自卑,甚至有一次因没有听清汽车鸣笛声,差点发生车祸。那么类似周先生这样的患者,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答案就是人工耳蜗植入。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医生为大家带来关于人工耳蜗的相关知识。
人工耳蜗是一种植入式电子装置,它是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唯一有效的解决方案,人工耳蜗可以绕过患者耳蜗里无功能的毛细胞,直接向听神经发送神经电信号来恢复或重建患者的听觉功能。人工耳蜗临床应用已经超过30年,人工耳蜗植入被认为是目前治疗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最成熟、安全有效的技术。
人工耳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需要通过手术植入体内的植入体,另一部分为佩戴在耳后的言语处理器。两部分“里”应“外”合,共同作用。人工耳蜗的工作原理是言语处理器上的麦克风收集声音,言语处理器把声音分析编码为特殊形式的数字信息,这些信息被传送到线圈并跨过皮肤传送到植入体,植入体解码这些信息,并根据信息的命令发放电脉冲刺激到耳蜗内的电极,电极刺激耳蜗里的神经纤维,听神经接收到电信号,并将它们传送到大脑的听觉中枢,大脑将这些电信号识别为声音。
人工耳蜗植入适合对于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佩戴特大功率助听器无效或微效,诊断病变部位于耳蜗,可选择人工耳蜗植入。主要包括以下两类人群,一类是在语言习得前发生听觉障碍的患者,包括先天性耳聋和各种婴幼儿时期出现的耳聋。植入年龄通常为12个月至6岁,植入年龄越小效果越佳。6岁以上的儿童或青少年需要有一定的听力言语基础,自幼有助听器佩戴史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史;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经综合听力学评估,重度耳聋患儿配戴助听器3至6个月无效或者效果不理想,应行人工耳蜗植入;极重度耳聋患儿可考虑直接行人工耳蜗植入;另一类是在语言习得后发生听觉障碍的患者,包括各年龄段患者以及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依靠助听器不能进行正常听觉言语交流。
医生指出,无论年龄大小,耳聋患者都应该早干预、早治疗。成人尽早接受听力康复,除了可以提升交流能力、使听力尽可能维持在现有水平不下降或延缓下降时间外,更重要的是可避免出现反应迟钝、智力衰退、脑萎缩、阿尔茨海默病、心理创伤等一系列更加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