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碧水吐银鳞

——古村豹子峪养出南方鲈鱼走笔

来源:作者:时间:2025-08-14 08:17

位于保定市易县西陵镇豹子峪村的鲈鱼养殖基地。齐域宽摄

□保定日报记者 邸志永 刘 琦 见习记者 牛璐毅

8月13日,在翠绿的保定市易县云蒙山脚下,68岁的西陵镇豹子峪村民宋建忠,一早起来准备出鱼。

“北京的客商,要了300条鲜鲈鱼,大概360斤吧!”宋建忠说,从4月19日5万尾淡水鲈鱼“入住”村里的豹子峪水库,每天一早一晚喂两次鱼,成了他“最开心的事儿”。

前连清西陵,背靠云蒙山,易县古村豹子峪位于片麻岩山区,平时较为缺水。在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宋建忠坦言,他和很多村民一样,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村里也能养鱼,还是南方的鲈鱼。

“我们村属于禁牧区,不能在山上放羊放牛,所以山里的绿化一直很好。村里1.2万多亩山场,以种植板栗、核桃、柿子等为主,绿化率很高,清西陵的游客有时候也来采摘……”村党支部书记宋泽明说,淡水鲈鱼让村里开了一条致富新路。

“这个30多亩的小水库,曾经闲置了很长时间,也试过几次养鱼,但经济效益很一般。”西陵镇包联干部王兆滨记得,当时村民们提起小水库,总带着惋惜。

一汪碧水浸天光,千叠青山入画藏。

站在水库边望去,三面层峦环抱,38亩的水库碧波荡漾,800米高的云蒙山与400多年的古村倒映入画,恰似北国水墨。

绿水青山有了,金山银山早晚会来。

随着大网拉起,一条条肥硕的鲈鱼跳跃腾飞,水花四溅。看着一箱箱成鱼上秤称重,鲈鱼养殖负责人王春黝黑的脸上漾起笑意。

2024年5月,王春在村两委支持下,与河北良丰晓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良丰晓月”)牵手,带着微藻生物技术的“金钥匙”,开始了南方鲈鱼在北方山区小水库的养殖尝试。

好水才能出好鱼。

良丰晓月总经理梁卓考察后,定下“以藻养水、以水养鱼”的路子。技术团队投放特定藻种,既是水质的“净化器”,让水质更优,又是鲈鱼的“天然饵料”,让鱼儿更肥。

一场生态与生计的“共生实验”,在粼粼波光中悄然启幕。

其间,更让王春安心的是“智囊团”的到来。河北农业大学等高校博士团队入驻,把最新微藻生物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转化到养殖系统当中,助力鲈鱼的成活率高达95%。

好鱼更会卖好价。

“今年已投放5万尾鲈鱼苗,三四个月就长到1.2斤左右,可以上市了。每斤销售价25元左右,主要销往京津地区。”梁卓说,有绿水青山背书的豹子峪鲈鱼,目前在市场上非常抢手,已创下51万元的销售额。

“北京是国内鲈鱼的重要集散地,一年有数万吨的需求。豹子峪养鲈鱼成功后,我们想着将分散在保定西部太行山区的80余个闲置小水库也开发出来,让‘点上开花’转化为‘面上结果’,打造鲈鱼的养殖联盟,一起供应北京市场,让更多人富起来。”梁卓认为,“绿水青山”的馈赠应该惠及更多乡亲。

采访中,一条黑背鲈鱼跃出水面,银鳞在阳光下闪烁,划破云蒙山在水面的倒影,恰似碧水吐银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