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5-08-22 08:53
刘耀梅,1921年10月生于阜平县平阳镇罗峪村,16岁参加抗日活动,18岁入党,任罗峪村妇救会主任。为动员全村妇女参加抗日工作,刘耀梅编写了通俗易懂的《妇女解放歌》。
凤竹子,是刘耀梅的小名。在国难面前,这个柔软而美丽的生命慷慨赴死,用铮铮铁骨书写了一曲铿锵之歌。
当年,作为晋察冀边区中心的阜平,战勤任务较大,男青年又大都参军上了前线,妇女们就承担起繁重的战勤任务。刘耀梅带领姐妹们赶着毛驴运物品、送公粮,每天行走几十里路,山路上经常响起她们甜蜜的歌声。
1943年秋,穷途末路的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北岳区进行残酷的“大扫荡”。以荒井为首的日伪军在阜平县上平阳村安插据点,设“红部”杀人场。
上平阳村的邻村罗峪村形势也非常紧张,刘耀梅带领群众英勇反“扫荡”。两个月后,日寇对罗峪村一带的“清剿”越来越频繁,几乎天天都要搜山,罗峪村群众大都转移到平阳河上游。
1943年11月18日,荒井带领日伪军分数路奔袭合击连家沟一带。天亮时日寇包围连家沟,刘耀梅不幸被捕并被押到“红部”,由荒井亲自讯问。面对百般酷刑,她要么一言不发,要么大骂鬼子,坚决不说出八路军藏武器和粮食的地点。刘耀梅被捕的第二天上午,残暴的日军把她押到上平阳临时刑场,绑在一棵树上,割掉她的双乳,扯掉她的头发,直至砍断她的头颅。
1943年11月20日,寒风凛冽中,刘耀梅壮烈牺牲,年仅22岁。
当年12月初,在晋察冀边区军民反“扫荡”的英勇抗击下,盘踞阜平县平阳镇32天的日军荒井部队被迫撤退,抗日军民从一口水井里捞出惨遭日军杀害的刘耀梅的遗体。
她双目微闭,头和脖子只连着一层皮,腹腔被剖,胸前两个大血坑露着肋骨,胳膊、大腿都被割得露出了骨头。人们含泪把她侧翻过来,由八路军晋察冀画报摄影记者叶曼之拍摄了后来广为人知的照片《刘耀梅之死》。
(保定日报记者孟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