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8-27 07:17
□保定晚报记者 刘琦
8月26日,在保定国家数据标注基地,河北佐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对道路信息进行数据标注。
“数据标注相当于给AI系统制作认字卡片。”公司总经理王佩云告诉记者,有了这些标注好的数据包,智能汽车就能在0.1秒内识别50米范围内的所有路面信息,可有效提高智能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我们的专业标注团队,正在为AI系统搭建‘视觉常识库’。”王佩云指着后台滚动的数据介绍,标注员不仅要精准标记物体本身,更要捕捉物体间的动态关联。
这些看不见的数据标注,正为保定城市未来智慧出行筑牢安全基石。
“公司成立刚满1年,营收已突破1000万元,今年还将实现员工数量与营收的‘双倍增’。”王佩云的话语里,满是企业成长的信心。
河北佐利的快速发展,正是保定以数据标注为切入点、激活数字产业活力的生动注脚。
作为数字时代的“新赛道”,数据标注产业已成为保定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今年以来,保定紧扣数字中国建设方向,全力推进“数字保定”建设,在数据标注产业生态构建、能力提升、场景应用等领域先行先试。凭借对数据要素的全面激活与深度挖掘,这座城市正加速实现从“数据洼地”到“价值高地”的跨越。
如今,保定作为京津冀区域唯一的国家数据标注试点基地,已集聚数据服务企业500余家,全市数据服务产业规模达33亿元。“数据洼地”向“价值高地”的转变,在保定正跑出加速度。
数字赋能不仅点亮产业,更让政务服务贴近民心。
“用手机扫描家门口的门牌二维码,进入‘数字政务门牌’服务系统,通过视频教学查看办事流程、所需材料,直接在网上提交材料就办成了,简单方便。”在保定市民服务中心,河北农业大学医院医师贾士伟来领取刚刚办理的医师执业证书。
在贾士伟医师展示的数字门牌手机页面上,个人证件、医保、人社、公安等700多项高频服务一目了然,包括办事攻略、政务课堂、帮办导办、视频教学、精准导航等多个功能,满足就近办、视频办、在线帮办及网办指引等多种服务需求。
口语化解释、图文引导、视频帮办等方式,让群众一看就会,化解办事难题。
市行政审批局政务数据科二级主任科员王立强说,保定已在全市社区、商超、医院、学校等地点布设了约16万个实体数字政务门牌,构建“15分钟政务服务圈”。目前,已上线市级和22个县(市、区)的共725项高频事项,累计浏览量26万人次,大大减少企业群众跑办的咨询次数,提高一次性办事成功率,增加网上服务的友好度,今年上半年政务服务好差评满意度达99.99%。
数字产业的持续壮大,离不开人才“活水”的滋养。
“高校智库+企业场景”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正为保定国家数据标注基地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7月初,在河北燕鼎数据处理有限公司的大模型标注车间,河北金融学院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35名大三学生在这里正式签约实习,开启数据标注领域的实践之旅。
“我们通过‘引校入企’模式,让‘教室变职场、作业变项目’,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数据标注核心技能,熟悉智慧城市等场景下的数据处理标准。”公司董事长赵猛告诉记者,通过为期2个月的实训,学生已经能够掌握多类数据标注场景操作,完成约3万张图像标注,平均标注准确率超过98%,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更能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数据标注不仅是技术工作,更是需要跨学科协作的创造性工程。企业需要既懂算法又具工匠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赵猛说,随着保定市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比去年,全年营收预计从800多万突破到2000万元,员工从200多人突破500人规模。今后将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从产业赛道的“数字蝶变”,到政务服务的“指尖革命”,再到人才培育的“校企联动”——保定正以数据要素为纽带,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服务优、人才聚”的数字城市立体图景。
“未来,保定将持续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培育以数据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京津冀数智协同创新高地,让数字红利更多惠及企业发展与市民生活。”市数据局副局长郭卉的话语,道出了推进数字保定建设的坚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