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8-27 07:17
保定晚报讯(记者任奕葳 张倩)8月26日,保定市召开“共享医保惠民便民政策 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新闻发布会,市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通报了一系列医保改革成果和便民举措,并就“巩固全民参保成果”“医保便民服务举措”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现场回应记者提问。
围绕“奋力解除全体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这一根本目标,市医保局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发展,严格遵循医保基金使用原则,切实让群众共享可视可感的医保改革红利。
大力推广“一码付”“刷脸”等服务,让群众就医购药更便捷。在全省率先将深度求索(DeepSeek)内置于“保定医保”微信公众号,上线“医保智能客服”,构建“7×24小时”不间断服务矩阵。在全省率先开设医保热线办公室,抓实接诉即办工作。今年以来通过“12345”市长热线等各类平台受理群众诉求645件,开设医保专席接听来电8001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均为100%。进一步推进门诊慢特病异地直接结算,新增冠心病、病毒性肝炎等5种门诊慢特病纳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提前完成市政府2025年度民生实事任务。
在保障内涵上持续发力,着力减轻群众医疗负担。保定市基本医保参保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为全民医疗保障筑牢基础。今年以来,市医保局持续优化待遇政策,全面取消学生儿童门诊统筹起付标准,将大学生群体门诊统筹支付限额由300元增加到400元,城乡居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起付标准由200元降至100元,职工医保高血压慢病起付标准由500元降为300元,将人工耳蜗及电子耳蜗植入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进一步为患者减轻经济压力。医保药品目录不断调整优化,自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已累计新增835种新药好药,仅2024年就新增91种,目录内药品总数增至3159种。积极助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今年以来已直接为5891人次发放生育津贴,共计1.96亿元。
扎实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完善病种分值目录库,取消特例单议比例限制,推进康复类按床日付费工作,以精细化管理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加快医保与定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进度,今年以来在向符合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预付3.2亿元周转金的基础上,通过即时结算累计为定点医药机构拨付13.52亿元。积极落地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已落地15批。新增填补诊疗空白的技术项目,提升医护人员劳务价值收费占比。主动跟进落实集中带量采购,今年已跟进落实国家、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59个批次1265个品种,推进集采药品进零售药店、民营医疗机构及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患者用药可及性。
聚焦“欺诈骗保和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医保基金使用监督管理不力、破解体制机制难点堵点”三个重点,采取“1+13+N”系列举措,严厉打击骗取医保基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坚持数据赋能,构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流程智能监管体系,推进不网采不结算等监管举措;不断健全制度机制,累计优化完善26项制度机制,印发《保定市医保基金监管违法违纪线索、案件移送工作机制(试行)》,规范问题线索移送的闭环管理。
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保定市将从机制保障、数智赋能、宣传动员三方面加大力度,落实参保长效机制,加强部门信息共享,推进“一人一档”数据库建设;在医保便民服务进展方面,除“一码付”“刷脸”结算、医保电子地图、药品比价系统外,AI赋能的医保智能服务可实时解答政策问题、提供操作指南,未来将持续深化数智赋能,进一步优化经办服务。关于赋能医疗机构发展,保定市通过医保支付改革倾斜政策、完善配套机制、提速基金结算,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建设实行“容缺办理”“绿色通道”,落地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和集中带量采购,提升基金使用效率和群众就医获得感。在医保基金监管工作上,保定市将强化专项整治、数据赋能和制度建设,推动监管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型,凝聚监管合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守护医保基金安全的良好氛围。
同时,特别提醒,2026年城乡居民医保集中征缴将按国家、省部署启动,错过集中征缴将面临至少3个月待遇等待期,其间医保费用不予报销,呼吁群众积极参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