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

新手爸妈如何应对宝宝皮肤“小状况”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10-09 09:24

□保定晚报通讯员 孙志青

刚出生的宝宝皮肤娇嫩, 新手爸妈照护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小状况”——红斑、脱皮、小白点等,该如何处理,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医生带您了解一些新生儿常见的皮肤问题。

新生儿出生后皮肤覆盖的一层白色或灰白色质地粘稠的油脂状物质,这就是胎脂,它具有保温、抗菌和保湿的作用。对于薄薄一层、分布均匀的胎脂,不需特殊护理,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自然吸收或脱落。如果头皮、耳后、腋下、腹股沟等褶皱处的胎脂比较厚,可以用棉签蘸取新生儿抚触油或润肤油,轻轻涂抹在胎脂上,让其软化,然后顺着一个方向轻轻擦拭,一次清除不干净可以分几次进行。

新生儿红斑又称新生儿中毒性红斑,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皮肤现象,常在出生后1-2天内出现,表现为大小不等、边缘不清、形状不规则的红斑或斑丘疹,多见于头面部、躯干和四肢。不影响吃奶、睡眠等正常活动,属于自限性生理现象,一般1-2周内自行消退。新生儿红斑的成因与母体激素影响、角质层薄、外界温度变化、衣物摩擦、新生儿免疫调节等有关。护理时应避免加重刺激和预防继发感染。沐浴时避免使用刺激性沐浴露或用力擦拭;选用纯棉透气衣物,避免包裹过厚,保持干爽;不要随意涂抹药物或民间偏方,以免引发接触性皮炎。如红斑面积扩大、出现渗液、发热、拒奶应及时就医。

新生儿常见的黄疸类型是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持续7-10天后自行消退,表现为皮肤呈淡黄色、眼白微黄,新生儿吃奶有力、四肢活动有力、哭声响亮。但如果黄疸出现过早(生后24小时内),或持续10天后仍不消退,或消退后又再次出现,或者黄疸程度加重,表现为皮肤金黄色、眼白明显变黄,新生儿吃奶、活动、哭闹较前减少,就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应及时就诊。

鼻尖、鼻翼等部位出现黄白色小点,大小约1mm,看起来像小的白色颗粒,即为粟粒疹,常在生后1-2天出现。粟粒疹是由于新生儿皮脂分泌旺盛,加上母体激素影响,导致皮肤角质细胞和皮脂堆积形成,一般4-6个月内会自行吸收,不留痕迹。家长仅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切勿挤压或挑破丘疹,以免继发皮肤感染。如出现粟粒疹持续不退甚至明显增多、发热等情况及时就医。

汗疱疹常见于炎热季节,新生儿前胸、前额等处可见针尖至米粒大小的透明或白色的小水疱疹,水泡干燥后可能出现脱屑。由于新生儿汗腺功能欠佳,加之环境过热、包裹过多所致。护理时要将环境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保持在50%-60%,选择纯棉、透气、宽松的衣物,沐浴后擦干皮肤褶皱部位,避免使用油性润肤霜,可能加重堵塞汗腺,还要剪短宝宝指甲,减少抓挠。如持续2周未改善,水泡破溃后出现红肿、渗液,宝宝拒奶,发热等应及时就医。

多数新生儿生后1-2周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脱皮,集中在手脚和关节部位,可能伴有轻微皮肤发红。这是新生儿离开了母体内湿润的羊水环境,接触到外界干燥空气,表皮细胞自然脱落的过程。家长不要用手或毛巾强行撕扯或搓洗,每天或隔天用温水给宝宝洗澡,不需要每次都用沐浴露,如需使用,选择温和、中性的婴儿专用沐浴露。沐浴时长控制在5-10分钟,水温38℃-40℃,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干燥季节可使用加湿器。浴后及时擦干并涂抹婴儿润肤乳,避免使用含有酒精和香精的湿巾擦拭脱皮部位。如果脱皮伴随红肿、渗液、溃烂或异味,出现全身大面积脱皮且持续加重,宝宝出现发热、拒奶、哭闹不止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此外,脱皮与缺乏营养无关,家长不要为新生儿盲目补充营养,且频繁洗澡不能缓解症状,反而可能加重皮肤干燥,母乳含有糖分和蛋白质,易滋生细菌,不能用于皮肤护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