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时间:2025-10-19 08:55
□人民日报记者 邵玉姿
秋收季,河北蠡县南庄镇南庄村西边的千亩青储玉米田里,收割机轰鸣作业,翠绿秸秆瞬间被切碎,通过传送带送入运输车,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发酵气息。“自2022年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将零散土地整合实行统一种植管理后,农民自种每亩年收入约1100至1200元,入社后不仅有1300元保底,还能享受规模经营带来的二三百元分红。”村党支部书记李全友说。
如今,像这样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河北保定已不鲜见。为解决“谁种地、怎么种”难题,保定市以村党支部直接领办土地专业合作社为突破口,构建起“村集体+农户+经营者”利益共同体。从整合碎田的“土地社1.0”,到全链服务的“农服社2.0”,保定蹚出一条“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农业大发展”的农村发展新路。
“农服社敞开大门搞服务,不管是托管户还是自种户,花一块钱就能享受现代化农业服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定兴县南大位村党支部书记郑林亭由衷地说,从“合地”的土地社到“称心”的农服社,是服务的升级,更是做法的深化。
在博野县董庄村,村民杨建忠起初紧握自家3亩地不愿流转。网格员和村干部一趟趟上门讲解政策、细算长远账,还贴心地将他的地块调换到路边更便利的位置。“如今他数着分红,乐得合不拢嘴。”董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占涛笑着说。
董庄村合作社与中化集团携手,统一采购优质麦种,并签订高价回收协议。“规模化提升了议价能力,麦收时收割费从散户的七八十元压到了每亩25元。”杨占涛细数增收账,“投入200万元建成的烘干仓储中心,更让粮食在烘干环节实现每亩再增收500元。”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动土地规模经营,还有效破解了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的生产难题,同时构建起的利益联结机制激活了村集体功能。
村民土地入股拿“租金”,在合作社务工领“薪金”,享受年度分红得“股金”,还能通过集体福利享“惠金”。“我们提取产值的5%作为农业职业经理人佣金,扣除种植成本后,剩余净利润的90%分给社员,6%归村集体,4%作为农服社公积金和公益金。”定兴县仪封村党支部书记赵民强介绍,增加的村集体收入,直接反哺乡村治理,形成良性循环。
目前,保定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从整合分散土地到提供全方位社会化服务,从单一种植到链式融合发展,正通过新质生产力“下乡”绘就一幅农村共同富裕新图景。
(保定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姚琳 邸志永 安亚静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