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钟鼓楼>

明码标价并非免责金牌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10-11 09:26

□童方萍

近日,广东连州一家牛杂店因“结账涨价、现场改价”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消费者就餐后发现实际收费与店内公示价格不符,店主不仅未作合理解释,反而在争执中当场拿笔修改价目表。

明码标价本是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重要制度安排,但一些商家却将其扭曲为“我已标价,概不负责”的免责借口,让消费者陷入“看得见价格,看不懂规则”的困境。

杜绝此类现象,要细化明码标价的执行标准,明确价格调整需提前公示、变更需备案或显著提示;要强化节假日重点区域价格巡查,利用大数据、舆情监测等手段主动发现异常。

同时,要打破“明码即合规”的认知误区。价格合理性不应仅由“是否标价”决定,而应结合成本、市场行情、消费者普遍认知综合判断。若一杯白开水收11元、一份牛杂节日期间翻倍涨价,即便明码标价,也属于价格欺诈。监管部门应对明显过高的收费进行干预。

消费者要提升维权意识,保留消费凭证、及时录音录像、主动投诉举报。平台和媒体也应加强监督,让每一次“宰客”都暴露在阳光下。

明码标价不应是商家逃避责任的“护身符”,而应是诚信经营的“承诺书”。唯有监管长牙、法律落地、消费者觉醒,才能让市场真正实现明码实价,让每一次消费都安心、放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