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兜牢民生底线

保定市构建“物质+服务”多维救助体系

来源:作者:时间:2025-10-25 08:23

保定日报讯(记者耿静)10月24日,记者从保定市召开的服务类社会救助开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全国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的69个试点之一,保定市围绕建立需求评估体系、编制服务类社会救助清单、构建服务网络、筑牢县—乡—村三级服务阵地、畅通资金保障渠道、实施全流程监管6个方面开展工作,初步构建起“动态监测、需求评估、资源匹配、精准服务、监管有序”的服务类社会救助运行机制。

制定全市统一需求调研表,围绕照护、生活、关爱3类服务,设置康复护理、助餐助洁等21项评估指标,通过与相关部门定期数据交换,把更多有现实困难和存在潜在困难的群众纳入救助视野。各县(市、区)全面建立服务需求台账,推动服务需求与救助项目实现精准对接。累计摸排低收入人口19.17万人,汇集服务需求2.03万条。

发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协调机制作用,保定市整合民政、教育、住建、医保等11个单位29大项惠民服务政策,印制成册向困难群众发放。制定市级服务类社会救助基本项目指导目录,明确服务类别、对象范围、服务标准。各县(市、区)结合市级指导目录以及服务对象需求和服务类供给资源,融入传统节日、居家环境和个体诉求等因素拓展服务内容,制定服务菜单,满足困难群众实际需求。

积极引导多重主体参与,共同编织一张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救助网络。为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开展“润心伴成长 同心护未来”等爱心爸妈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心丝带”“爱心爸妈”帮扶队等20余个公益服务项目。联动市县两级23家社会救助基金会,2024年以来募集善款112.48万元,帮扶困难群众682人,支出资金140.75万元。阜平、涞源等地开展“一老一小互助团”公益项目,动员受助困境家庭去同村困境高龄、孤寡老人家中开展关爱活动,实现村(社区)可持续的低成本的互帮互助。

县级民政部门切实履行区域救助服务统筹中枢职责,部分县(市、区)利用动态监测大屏实现信息实时展示与跨部门共享。全市所有乡镇(街道),依托现有民政服务站、便民服务中心等设施,设立综合受理窗口。全市8000余名社会救助协理员定期入户走访,完善“一户一档”动态台账,形成三级闭环服务网络,确保救助服务精准覆盖困难群众。

强化政府资金引导,统筹使用省、市福彩公益金和县级财政资金共计359.3万元,开展困难群众上门服务、独居老年人关爱、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等项目,惠及困难群众5000余人。同时全市统筹使用全自理分散供养特困对象照料护理费,通过实施“照料护理费统筹管理+第三方专业机构服务供给”模式,公开招标引入28家服务机构,对分散供养特困对象提供专业化上门服务。试点期间,累计提供服务6万余人次,累计支出资金2000多万元。

强化服务供给准入管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开招标方式引入优质服务力量。建立“乡镇定期回访、县级随时测评”机制,通过填写调查问卷、嵌入服务过程实时评价等方式实现服务对象满意度评测全覆盖,确保群众声音转化为服务质量提升的实际行动。

下一步,保定市民政局将进一步完善服务类社会救助制度框架,持续完善服务清单、服务规范指引、绩效评估等配套政策,不断扩大服务覆盖范围,提高服务水平,推动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拓展,更好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