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11-14 08:44

□新畿辅-保定晚报记者 胡克坚 陈红红 尹红权
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连着民心,关乎民生。如何让群众诉求有人应、矛盾纠纷有人解、发展难题有人管?涿州市林家屯镇给出了明确答案。该镇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在全镇37个村全面推行“有事找支部”为民服务机制,以党组织为纽带搭建民意直达“快车道”,将“民需民盼就是工作出发点”的承诺,书写在一件件落地见效的民生实事中,让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南史辛庄村合作社和酒厂合作共建。
政策宣传“接地气”:支部搭台,让全会精神走进百姓心
清晨的涿州市林家屯镇北许各庄村小公园,村文艺队的队员们精神抖擞,一段自编自演的快板书拉开了一天的序幕。“竹板一打脆声响,四中全会指方向;和美乡村如画廊,惠农政策暖心房;会议精神记心间,紧跟党走勇向前;同心共筑强国梦,辉煌再续谱新篇……”欢快的节奏、朴实的语言,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化作乡音俚语,既接地气又聚人气。
68岁的老党员李永波看得格外认真,他平时就十分关心时事,每次党和国家召开重要会议后,总想第一时间了解与农村相关的新政策、新动向。“我听说四中全会涉及了好些农村的问题,有些内容我不太懂,就想多学习学习,于是就找支书去了。”李永波的诉求,很快得到了村党支部的回应。
“看到群众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愿望十分迫切,我们党支部研究决定,利用大喇叭广播、全天开放党员活动室和村文艺队编排节目的形式宣传全会精神。”涿州市北许各庄村党支部书记徐俊波说。如今,在北许各庄村,学习政策、讨论发展已成为村民的日常,党的方针政策正通过支部搭建的平台,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北许各庄村文艺队自编自演快板节目宣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产业发展“添动力”:支部牵线,助企业村民实现“双赢”
基层治理中,企业发展的“堵点”、村民增收的“难点”,都是“有事找支部”机制的服务重点。
涿州四喜酒业有限公司是南史辛庄村2015年招商引资引进的企业,近年来计划推陈出新,打造一款具有本地特色的白酒产品——既展现涿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为村里发展贡献力量。但在产品包装设计和文化内涵挖掘上,企业遇到了难题。
“企业自身能力有限,不知道该如何在方寸之间更直观、更专业地呈现涿州文化,比如涿州八景、三国文化这些元素怎么融入包装,我们心里没底。”公司经理杨再来回忆道,“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找村党支部,觉得支部肯定能帮我们想办法。”
南史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山接到企业诉求后,第一时间组织支部成员讨论。“这不仅是帮一家企业,更是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弘扬地方文化的好机会。”张文山说,“考虑到文化挖掘和品牌策划的专业性,村党支部单独难以完成,便迅速将情况上报给了镇党委、政府。”
林家屯镇接到上报后,立即启动协同服务机制。“首先我们邀请涿州市原博物馆馆长杨卫东老师,帮助我们挖掘历史和文化,谋划打造品牌,推出了‘醉八景’系列白酒,又指导南史辛庄村合作社和酒厂合作共建,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合作社的纯利润已达四万多元,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同时还提升了企业知名度和生产规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涿州市林家屯镇镇长骆铮说。
凝聚着文化匠心与政府助力的“醉八景”系列白酒如期上市,然而服务并未止步。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本土品牌成长,镇村两级主动作为,利用各种渠道和机会,帮助酒厂对新品进行宣传推广,让“醉八景”作为新的涿州特产,被更多人了解和认可。

昔日的“堵心路”变成平整宽阔的“暖心路”。受访单位供图
民生难题“速破解”:支部联动,让“堵心路”变“暖心路”
如果说助力企业发展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锦上添花”,那么解决群众出行难题就是关乎民生福祉的“雪中送炭”。
南苍公路是涿州市西南部地区的交通要道,更是林家屯镇北三家店村、南三家店村等3个村群众出行的必经之路。由于修建年代较早,该道路京港澳高速公路下方路段路面破损严重,坑洼不平,每逢雨天便积水成潭,给群众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这是我们接送孩子的必经之路,不下雨的时候,车辆一过就尘土飞扬,身上、脸上全是土;一下雨更麻烦,积水有时候能到齐腰深,接送孩子不方便。”北三家店村村民田美芝提起过去的道路状况,满是无奈。南三家店村村民王士春也深有感触:“尤其是秋收的时候赶上下雨,车都走不了,玉米也收不回来。”
村民们将道路问题反映给各自的村党支部后,三个村党支部书记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联合查看。“群众的诉求就是命令,我们到现场一看,仅凭村级力量根本无法修复。” 南三家店村党支部书记郝辉说,“我们3个党支部书记决定立即把情况详细整理,上报给镇党委。”
镇党委接到报告后,迅速启动“支部上报、乡镇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第一时间联系了主管单位涿州市交通运输局。“在接到乡镇‘吹哨’之后,我们当天就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踏勘。”涿州市交通运输局道路开发中心主任王鑫凯说,“发现现场情况确实比较严重,我们马上聘请了设计单位,对道路修复方案进行了设计,工程开工到现在一个多月的时间,现在道路已经基本上具备了通车条件。”
如今,昔日的“堵心路”已变成平整宽阔的“暖心路”,村民们出行再也不用受尘土和积水的困扰。“没想到反映问题后,支部这么重视,路修得又快又好,现在接送孩子、出门办事都方便多了。” 田美芝看着崭新的道路,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机制长效“固根基”: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有事找支部’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镇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林家屯镇党委书记张高静表示,“我们将党建与基层治理、产业振兴深度融合,立足各村资源禀赋,精准施策激活产业动能,积极打造‘党建+文化’产业品牌,深化村企共建,举办农民丰收节,整合辖区优质农产品,构建特色产品矩阵,让‘有事找支部’工作机制落地见效,着力在组织力提升、产业链延伸、文化力塑造上下功夫,绘就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画卷’”。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涿州市林家屯镇的实践,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缩影。从解答李永波关于政策的疑惑,到助力四喜酒业的品牌升级,再到彻底解决南苍公路“老大难”问题,“有事找支部”为民服务机制在林家屯镇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截至目前已累计收集、办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93件。这条由“有事找支部”铺就的“暖心路”,正承载着民意与期许,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