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0-08-20 10:12
本报讯(记者刘靖澜)记者从昨日召开的“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完善脱贫防贫长效机制三大任务,集中资源力量打好贫困歼灭战。目前,全市9个贫困县已全部摘掉穷帽子,110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剩余的0.58万贫困人口已于今年上半年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全市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为实现圆满收官奠定了坚实基础。
攻克最后堡垒
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户一人
我市聚焦2019年底剩余的3047户5893名贫困人口,逐村逐户建立脱贫帮扶台账,因户施策确定脱贫路径,集中资源力量倾斜投入。截至今年5月底,所有未脱贫户“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解决,人均收入达到5767.7元,全部提前达到脱贫条件,顺利通过了市县两级组织的脱贫退出验收。
努力克服疫情影响
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市先后印发一系列政策措施,把疫情对贫困群众的增收影响降到最低。
扎实推进产业扶贫 在全力保障56家扶贫龙头企业和50个扶贫车间全部复工复产的基础上,我市大力推进特色农业、林果业、旅游、光伏等“十二大扶贫产业”,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市所有贫困户实现了2个以上高质量产业收益全覆盖;积极推进年度扶贫项目开工和资金支出,全市共投入县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2.7亿元,3309个扶贫项目全部按期开工;组织开展村级扶贫电站确权工作,实现了617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全部与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系统管理系统对接;完善调整光伏扶贫收益分配,电费收益80%用于贫困人口公益岗位工资和参加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劳务费用支出。
积极推进就业扶贫 我市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线上招聘会228场,提供岗位12.3万个,达成就业意向9970人。目前全市贫困劳动力已实现就业10.48万人,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4767名。全市共认定扶贫车间50个,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949人。我市积极开发疫情防控、养路、护林、护草、生态管护等用于扶贫的公益性岗位,全市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5.27万人。
广泛开展消费扶贫 我市用好北京对口帮扶协作资源,推动扶贫产品走进北京市场。目前,全市已认定扶贫产品381个,其中9个贫困县认定335个,非贫困县认定46个,认定供应商数75个,销售扶贫产品金额7.77亿元。
完善防贫监测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我市保持重心不转、力度不减,持续抓好各项扶贫政策落地落实。
加强“双边缘户”监测预警 我市对脱贫不稳定户和非建档立卡边缘户实行动态监测,及时纳入全国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对出现返贫或致贫风险的,迅速启动救助机制。目前全市共监测两类防贫对象4487户10613人。实施救助6573户次12900人次,救助总金额2506.05万元。今年以来没有出现返贫致贫人口。全市22个县(市、区)、开发区全部建立防贫保险,共投入保费5418万元,累计赔付2758户2397万元,其中今年以来赔付救助1144户878万元。
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我市重点围绕配套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后续产业、就业创业等进行全面梳理,完善工作举措。全市270个配套产业园区已全部建成,通过加强就业培训、设置公益岗位等措施,确保搬迁贫困户有产业、能就业,逐步能致富。同时,对迁出村的拆旧复垦、复绿等工作有序推进,年内将全部完成。
确保“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动态清零 我市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边缘户的人均收入、“三保障”以及饮水安全等5个方面开展大排查,对2014年以来所有财政扶贫资金发展的扶贫产业项目及带贫情况进行清底规范,实现了所有问题动态清零。近期,我市结合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再次对全市贫困地区所有农户“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进行再排查,进一步发现问题、补齐短板,巩固提升脱贫质量。
扎实推进帮扶协作
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落实全覆盖帮扶机制 在中直、省直定点帮扶单位的支持下,我市共选派1104个工作队3323名干部驻村帮扶,实现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全覆盖。今年以来9个贫困县共落实各类帮扶资金4975万元,帮扶项目295个。
深化京保扶贫协作 今年我市8个受援县计划实施京冀扶贫协作项目139个,使用京冀扶贫协作资金4.6亿元(北京市级帮扶资金3.8亿元,省配套资金0.8亿元),目前已全部开工。今年以来已注册落地扶贫协作企业、新增投资或带贫企业38家,年内计划投资或增资34.7亿元,已到位资金14.5亿元,预计吸纳贫困人口就业833人,带动贫困人口26995人。北京市向我市选派党政干部27名,专业技术人才191人对口挂职;我市及8个受援县向北京选派党政挂职干部35人,专业技术人员277人。
深化千企帮千村 全市1104个贫困村实现企业帮扶全覆盖,共帮扶贫困户7.98万户,累计落实帮扶资金15.1亿元,参与帮扶企业99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