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E时代>

网络投资、冒充客服、网络交易为诈骗案件高发类型

来源:作者:时间:2021-03-12 10:04

本报讯(记者赵玥)受多方条件影响,骗子冲“业绩”的节奏加快,各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愈加活跃。“足不出户,日进斗金”的诱惑让不少人一头撞进去,正中圈套。据去年12月统计数据显示,网络投资、冒充客服与网络交易为三大主要诈骗案件类型,需提醒市民严加防范。


前不久,市民刘女士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显示“您上次在我们这买的宝贝,已确认收货,麻烦添加一下15*********,领取精美礼品一份。”关键信息模糊的“中奖”短信,令她将信将疑。添加该手机号的微信好友后,对方发来一个收款码,“告知我需要自付邮费,才能发出奖品。”涉及转账,刘女士非常谨慎,先追问对方是自己购买的哪单商品的卖家,一番核实发现竟然基本信息都对得上。“最终我也没有扫码支付邮费,谁知道会不会稀里糊涂被盗走银行卡里的钱。”

刘女士的担心并非多余,据公开案例显示,有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渠道购买购物网站的买家信息及快递信息后,冒充购物网站客服称受害人购买的物品质量有问题,可给予受害人退款赔偿;或者冒充快递公司客服称受害人快递丢失,可给予受害人经济赔偿,随即提供二维码诱导受害人扫描。受害人根据犯罪嫌疑人的诱导,将其银行卡等信息输入二维码跳出的网页,并输入手机验证码后,其银行卡内钱款便被转走。

此外,受疫情影响,部分市民被迫在家待业。网络上“刷单兼职”的高薪诱惑成为了他们的“救命稻草”。但往往受害者垫付刷单资金后,却迟迟等不来返回的钱款。防范意识相对薄弱的大学生、“宝妈”、待业者是兼职诈骗的主要对象。

网络诈骗花样百出,有机构总结出“五要五不”防范口诀:陌生来电要警觉,不大意;网络信息要查证,不轻信;可疑链接要谨慎,不乱点;资金转账要核实,不着急;一旦被骗要报警,不犹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