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1-03-25 09:04
□本报记者 葛淑霞 通讯员 张旭宁
鸳鸯脚,上动不停,左腿直立,上身前俯;右腿向后、向上倒踢;同时右手向后、向上直臂摆动拳心朝上……
3月24日上午第四节体育课,蠡县万安镇中学初二五班的同学们在教练张小九、校长郭庆峰的指导下,练习着戳脚武趟子中的一招一式。
身材不高、已经54岁的郭庆峰边介绍边演示,熟练的招数、敏捷的动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又精神振奋,不由得浑身迸发出力量。
2017年,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戳脚走进蠡县万安镇中学,至今已有四届2000多名学生领略到了传统武术的魅力。
校长将戳脚第一次引进中学,
既是责任也是担当
蠡县是我省著名的“武术之乡”,连拳、八闪翻、少林拳等在当地广为流传,其中戳脚扎根蠡县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从创始人冯克善算起,到郭庆峰已经是第六代了。
郭庆峰说:“戳脚形成于1813年,由农民起义领袖冯克善创立。1820年前后,段老绪将冯克善、杨景、唐有义三人介绍给蠡县赵锻庄村的刘观澜之父。刘观澜之父为教子学艺,将冯克善等三人收留于家中,专事教习武术约十余年。冯、唐、杨三人将武艺尽授于刘观澜、刘攀贵、刘桂馨兄弟三人。戳脚随之开始在蠡县传播并扎下了根。”
郭庆峰是蠡吾镇兑坎庄村人,师从崔林生,师爷刘景山。“我从小跟父亲学连拳,小学三年级时被选入县武术队开始练习戳脚,拿过两次武术冠军。”郭庆峰说没有戳脚就没有他的今天。
1983年,初中毕业的郭庆峰没有考上中专,便回家务农,兼两个乡队的武术教练。1985年,他代表保定地区参加河北省武术比赛,获得对棍项目第一名、拳术(戳脚新编)第二名的好成绩。由此他获得了继续升学的资格,为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打下基础。
1986年,郭庆峰经过刻苦努力,考入保定地区体育运动学校学习。“习武锻炼人的意志,考前文化课复习,我一个月瘦了8斤。”这些经历成为日后他激励学生的实例。
1987年,郭庆峰在河北省武术比赛中,获得戳脚冠军。如此好的功底被彼时的裁判看中,还曾建议他毕业后深造学习。“当时太缺体育老师了,就是现在也缺体育老师。”1989年中专毕业后,郭庆峰回到蠡县西城坡小学做了一名体育老师。
7年的体育教师、19年的教育局体育股工作经历,郭庆峰始终用那份执着与挚爱,助力武学瑰宝戳脚的发扬光大。他说,这是责任也是担当。
2015年11月,郭庆峰任万安镇中学校长后,首个将戳脚引进蠡县中学课堂。
蠡县200多年历史的戳脚,
如今在校园“活”起来
上任后,郭庆峰发现中学体育教师少,便将武术引进课堂,既弥补教师不足又传承传统文化。“开始我们引进的是太极拳,经过一年多的练习,发现它不适合年少好动的初中生,随后才将戳脚引进了校园。这个适合学生阳光、朝气的风貌。”
戳脚最突出的特点是拳脚并重,突出用脚,以其丰富多变的腿法见长。戳脚分文武趟子,文九、武九,二九一十八趟为基本套路。《水浒》中武松醉打蒋门神的情节就使用了戳脚中的玉环步鸳鸯脚。“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鲁智深以脚“点翻”邓龙的情节,“点”是戳脚腿法中较独特的用语。
目前,万安镇中学初一初二共20个班,每周一节武术课,聘请当地两名戳脚传承人担任教练。
学生初一练习国家规定的“三路初级长拳”,初二练习戳脚。
“练武先讲武德,学好功夫不是欺负人,要帮助弱者;品质好,武艺才能学得好。”不光只练武,郭校长经常为学生讲授这些理念。针对农村学生不善交际,不愿和陌生人讲话的现象,郭校长还要求学生见了他和老师必须主动打招呼。
几年下来,学生的精神面貌变化很大,郭校长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学生到了初三由于升学任务重就不再练了,但显然通过两年的基本功训练,有的学生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表现出天分,上一届初三的40个学生主动找我要拜师。”郭校长摆摆手笑着说。
采访当天,初二五班的学生练习完戳脚休息,记者问他们对学习武术有什么感受,大家围过来主动发言。刘嘉成同学第一个举手:“我喜欢戳脚,产生了兴趣,回家练给父母看,还从网上找来视频跟着练。我懂得了练武要下功夫,要不怕苦,同时也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
邓雨菲、张若晗、刘宸含等同学也表达自己的感受。“练武身体很累,我知道要努力、坚强,坚持下去,不气馁。在学习上如果退步了,我坚信努力会赶上去,也不会气馁。”
“练武修身养性、提高心境,让我明白了锲而不舍,做事要做到最好。”
显然,武术走“进”了学生的心。
戳脚进校园,传承文化,培养意志
习武40多年的郭庆峰深深地体会到,“人愈挫愈勇,如同弹簧,受到的压力越大,反弹能力越强越能成功。”这一点也体现在学生身上。“上一届一个初三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在参加县田径运动会时腿受了伤,5000米长跑,硬是坚持了下来。”通过练习武术,可以培养一个人意志力,有一个爱好,这将是受益终生。
除了练武,郭庆峰还要求学生一天“三跑操”,早上起床后第一跑,上午第二节课后第二跑,下午两节课后第三跑,每次10至15份钟,让学生达到一天一小时的运动量。
戳脚最初进入蠡县,彼时练武人们是为了生计,学个养家糊口的本事,学习是个人的、民间的;现在国家政策引领,将这些传统文化挖掘出来,提倡武术进校园,是发展体育事业,全民健身,提高全民素质。
认识到这一点,郭庆峰参加工作以来,为蠡县的体育事业做了大量工作,也获得了许多荣誉。2009年5月,他被保定市武术协会吸收为协会会员;2010年被保定市武术协会任命为副秘书长;2013年被市文广新局评为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5年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现在,蠡县教体局重视武术进校园活动,包括赵锻庄小学在内的5所小学已安排教练开设武术课堂;今年初,蠡县武术协会成立;蠡县各门派练武又兴起……”郭庆峰高兴地对记者一一列举。
抖音APP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