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文娱体育>

各地发力“促消费”推动经济持续复苏各地发力“促消费”推动经济持续复苏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时间:2021-03-25 11:12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李宁认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需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因此,各地在推动经济发展的举措中,将消费作为重中之重,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近期召开的地方两会上,消费提质扩容成为重要议题。多地设定了2021年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具体增速目标。目标增速在10%以上的有海南、广西、山西、云南、四川等地;河南、安徽、宁夏、陕西、重庆、甘肃等地也将这一目标定在7%以上。在具体政策安排上,夯实基础性消费、壮大新兴消费、提振农村消费等成为重点工作,免税店、国际消费中心建设等成为重要发力点。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需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因此,各地在推动经济发展的举措中,将消费作为重中之重,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有了稳定可持续的收入增长,才能让居民放心地消费。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2.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在经济恢复和就业优先政策的支撑下,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比预期900万人的目标增长了不少,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都在预期目标之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发展的差距继续缩小……这些都为进一步提振消费夯实了基础。

  2020年,网络购物、远程办公、在线教育、互联网诊疗等新型消费业态模式的加速涌现,大大拓展了消费场景,有效保障了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推动了国内消费信心恢复,促进了经济企稳回升。但不容忽视的是,新型消费发展还存在基础设施不足、服务能力偏弱、监管规范滞后等短板和问题。只有继续加快推动新型消费扩容提质,促使国内大循环更加顺畅,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才能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另外,在各地的规划中,提振农村消费被提上重要日程。2019年,全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60332亿元,增长9%,比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高了1.1个百分点。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乡村消费市场依然表现出较强韧性,全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2862亿元,部分地区增速由负转正,助力全国消费稳步复苏。

  从未来发展看,我国农村消费增长的潜力依然很大。一方面,随着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农村消费者可以更加便利地购买到与城市消费者同样的商品,这会提高人们的购买意愿,给农村消费市场增添新动力。另一方面,随着农村消费观念的更新,农村消费需求升级将会提速,家电、家居、汽车等大件商品的购置和换新需求将给农村消费市场带来一轮新机遇。

  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体现。对于各地来说,要进一步转变促进消费的思路,多从体制机制层面入手,用市场化的办法释放消费潜力。如此,才能不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注册税务师、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李宁)

  央视网消息:在重庆,有这样一位老人,在革命年代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期,她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游击队,做过秘密交通员,她还是革命先烈蓝蒂裕和江姐的战友。如今92岁高龄的她说自己还是“90后”,因为信仰,所以共产党员永远年轻。今天的《新春走基层·百年风华忆初心》系列报道,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永远年轻的老共产党员——李玉珍。

  正在视频的老人叫李玉珍,今年92岁,和他通话的是革命先烈蓝蒂裕的儿子蓝耕荒,74年前,李玉珍就是在蓝蒂裕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李玉珍清楚地记得自己入党的地点,就是川东游击队的一个秘密根据地——太平寨。

  蓝蒂裕曾担任梁平、垫江的地下党支部书记,是《红岩》小说中蓝胡子的原型,在监狱中和其他党员一起总结出著名的《狱中八条》,为党留下了一份用鲜血和生命凝聚成的嘱托。李玉珍在加入川东游击队后,就是在蓝蒂裕和战友们的带领下成为了一名传递情报的交通员。说起自己入党时的初心,老人觉得很纯粹,就是为了让穷人都能吃上饱饭。

  就在她入党的1948年,国民党对重庆地下党开始了疯狂大抓捕,蓝蒂裕和游击队的战友江姐等200多名共产党员被捕。蓝蒂裕被捕后,李玉珍和战友们也面临随时被捕、甚至牺牲的危险。在白色恐怖最严重时期她就一边帮忙照顾江姐的儿子,一边和战友秘密联络继续斗争。

  怕死不是共产党员。在监狱中,蓝蒂裕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至死都没有出卖李玉珍他们这些留在重庆的战友。老人说,至今她和战友们都清楚地记得蓝蒂裕被害前写给儿子的诗:“你,耕荒,我亲爱的孩子,从荒沙中来,到荒沙中去,今夜,我要与你永别了,满街狼犬,遍地荆棘,给你什么遗嘱呢?我的孩子,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重庆歌乐山下的渣滓洞是李玉珍时常来的地方,她说在这里她亲眼见证了战友们用生命坚守的信仰。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在即,国民党反动派逃跑前对囚禁在白公馆、渣滓洞等地的革命者进行了大规模屠杀,史称“11·27”大屠杀。面对敌人的暴行,李玉珍没有退缩,她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牺牲的战友收敛遗体。

  秉承红岩烈士精神,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解放后,李玉珍进入重庆市妇联工作,负责各个兵工厂的妇女工作,让奋斗在生产一线的工人们无后顾之忧。离休后,李玉珍依然是个大忙人,上老年大学,为年轻干部上党课,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她现在还负责重庆市唯一一个全部由离休老干部组成的党支部的工作,对于自己92岁依然冲锋在前的原因,老人说,因为信仰,所以共产党员永远年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