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1-06-07 09:15


□保定日报记者 米冬冬 贾祎玮 贾楠
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快递已经成为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选项。在一些民营快递公司不愿涉足的边远地区,中国邮政仍是人们获得远方亲友信件的唯一途径。
“勇担重任,普遍服务”是中国邮政企业文化的闪亮标签。这一标签,自中国邮政在战火中诞生时便已存在。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战烽火在中华大地燃起。当日寇横行、国民党邮政系统崩溃时,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各地边区邮政承担起根据地军民通信的重任。
6月1日,记者随同《保定邮电志》主编、原保定市邮电局史志办主任刘文清及参与编写《保定邮电志》的原保定市邮电局邮政经营管理部主任马天迪走进保定邮政,同“邮政人”一起重温战时邮政史,学习革命前辈“忠心不渝, 使命必达”的战邮精神。
据马天迪介绍,中国共产党在保定地区的交通通信,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前。自从建立了党组织开始,保定地区便开始了党的交通通信。
抗日战争爆发后,保定地区各级党组织纷纷行动起来,组织人民武装,开展抗日工作,党的交通通信工作也随之展开。到1938年,保定地区各县已相继建起交通通信组织,负责上下级的通信联络。信件以“插鸡毛”或“划双十字”为号,由交通局、交通科、交通班、交通队等单位,专人昼夜兼程传递。这些遍布于边区各地的交通站、交通队,成了后来各县成立邮政局的基础。
抗日战争爆发后,原“中华邮政”人员大部分随国民党军逃走,邮政机构陷入瘫痪局面,人民群众无法进行通信。关键时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边区邮政,临危受命,肩负起为抗日军民传递消息、保障通信的重任。
保定西部山区是晋察冀边区交通邮政组织领导机关所在地,阜平、唐县等地均创建临时邮政。“边区邮政在较短时间内开展了系列工作:在边区腹地恢复一些局所,组织通往北岳各县的邮路,开辟通往晋西北与延安联系的主要干线,沟通敌后根据地的通信联系。”刘文清讲道。
1937年冬,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后改称晋察冀边区邮政)在阜平创立。边区临时邮政设有边区邮政总局,负责建立与领导县邮政局,开辟邮路、绘制印刷、发行邮票等工作。临时邮政在解放区范围内使用预定的邮路送递函件包裹,在游击区和敌占区则通过地下交通站进行传递。
有邮政就得有邮票。1937年12月,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发行第一套邮票。1938年, (下转A2版)
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