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作者:时间:2021-10-18 09:44
日前,在四川稻城发现至少1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皮洛遗址,发现包含3种不同石器技术的近万件石制品、7个连续完整的文化层、大量用火痕迹。这一时期的人类在青藏高原怎样生活?从这些石制品可以一窥究竟。
皮洛遗址考古现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麓、稻城县城2公里外,处在金沙江支流——傍河的河流阶地上。遗址发掘的几处探方,最深约两米多,探方剖面地层呈现黄红交错,黄色代表冷期、红色代表暖期,每个地层均代表上万年时光。
据论证认定,皮洛遗址是一处时空位置特殊、规模宏大、地层保存完好、文化序列清楚、遗物遗迹丰富、技术特色鲜明、多种文化因素叠加的罕见的大型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
罕见之处,首先是完整连续的地层剖面。剖面显示,从中更新世末至晚更新世,存在连续的地层堆积和文化层位,保留了距今约20万年至13万年的完整地层信息。7个文化层出土的和地表提取的共近万件石制品和用火遗迹,清晰体现出“砾石石器组合—阿舍利技术体系—石片石器体系”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过程。
遗址规模宏大,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500米,总面积达到惊人的上百万平方米,整个遗址地表遗物丰富,表明古人类在此地有着长期、频繁的活动。该遗址发现的手斧与薄刃斧等石制品数量丰富、形态规整、技术成熟。这里平均海拔约3750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术遗存。
在稻城县城内一处展馆,陈列着今年发现的部分石制品。从粗重的砍砸器,到成年人手掌大小的手斧,再到更细小的石片石器,古人类在青藏高原生活的历史进程在这里清晰体现。据介绍,此前多认为远古人类生产力低下,登上青藏高原有较大困难,此次新发现改变了这种认识。
遗址出土的手斧,正面看上尖下圆,呈水滴状,侧面看细薄有刃,两面打制,其尖部可用于挖掘植物根茎、刺穿或划破动物毛皮,侧边可切、割、刮、削肉类,端部用于执握,手握上去很方便发力,且左右对称、造型精美,用途多样,体现出极高的旧石器技术水平和审美水平。由此表明,远古人类在青藏高原的生活,已出现了较复杂的加工技术。这些石制品与用火痕迹非常集中,靠近如今的稻城县城,还表明人类生活“古今同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