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以科技创新赋能智慧警务 用使命担当书写忠诚警魂

国字号荣誉的背后 高速交警涿州大队的别样风采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1-10-28 09:11

□本报记者 耿静

连续两年被省公安厅记集体二等功;2020年7月被选树为全省公安系统2019年度“争创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十佳集体;2020年9月被公安部记集体一等功……这样骄人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

10月16日,记者走进河北省高速公路交警总队涿州大队,探访金色奖牌背后这群高速民警的别样风采。

15秒核查通过,

“河北第一岗”打造智慧安监

涿州大队和公安检查站“站队合一”,承担着京港澳高速公路和首都环线高速公路91.5公里的交通管理和进京安检任务。

这里,是我省环京“护城河”三道防线中的最后一道防线,日均车流量2万余台,占全国所有进出京公路车流量总数的40%。“河北第一岗”,名副其实。疫情防控期间,涿州公安检查站满负荷运转,昼夜奋战在疫情查控一线,全力阻击疫情交通传播渠道,在检查站前方设置大型提示牌,循环播放疫情期间进出北京政策。对每名司机进行体温检测、查验核酸检测证明及健康码等。

对于日车流量2万多辆的检查站来说,“保证安全”与“方便快捷”似乎是无法回避的一对矛盾。和以往公安检查站繁琐、费时的检验方式不同的是,在这里,客车、货车、小车分区安检,现场秩序井然。将直通式安检车道改造为“鱼骨式”安检车道,先后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小客车快速通关系统、太赫兹波物品探测等设备,实现了“乘客不掏证、人员不停步”的非接触无感知安检,整体安检效能比以前提升了4倍。

“在严格检查、严格管控、确保安全的同时,我们坚持安全第一与服务至上有机统一,最大限度地做到文明高效、方便群众。”涿州公安检查站副站长刘建欣说,他们围绕“安检做加法、扰民做减法”的工作理念,转变思路、规范流程,车辆候检由10分钟缩短为4分钟,平均每辆车的核查时间从1分钟左右下降为现在的15秒。

用好、用活高科技手段,

“智慧大脑”24小时精准打击违法车辆

在涿州公安检查站,有民警24小时值守的身影,在我们看不到的交警指挥中心,同样是一个24小时在线的“战场”。

涿州大队紧盯重点车辆和重点违法,全力推进重点车辆违法的曝光处罚。对进入辖区预警提示的七座以上车辆,组织专人专班,紧盯指挥平台、视屏监控系统、重点车辆监管平台、海康平台,通过实时预警发现查处疲劳驾驶、超速等交通违法,做到“违法行为及时拍、违法信息传递快、违法车辆当场查”,辖区违法车辆当日教育处罚率90%以上,交通事故的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四项指标均下降10%以上,没有发生一起亡人事故。

除了科学研判,将危险防患于未然,在事故发生时,涿州大队可利用GPS准确定位事故发生点,将事故详情反映在指挥中心大屏上。中心工作人员根据事故位置、现场实时情况快速响应,确保以最快的速度开展救援与交通疏导工作。

“指挥中心曾接到一则报警,称在京港澳高速北行附近,一辆大货车和半挂车发生追尾,导致后方大货车侧翻,砂石料散落一地,但报警人并未详细说明事发地点位置。”通过监控大屏快速确定事发地点,民警迅速通知救护人员及清障车一同前往参与救援。同时为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民警将警车停于事故现场后方警戒,拉响警报,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做好预警等工作。

救援预警措施的及时处置,除了“手脚联动”快速出警外,更得益于高科技“智慧大脑”第一时间在事故现场的研判。

对待群众如亲人,

一年帮扶群众60余次

“在高速路上,遇到困难和紧急情况最先想到找谁?”“找交警!”同样的问题,在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冀接合部,群众的回答如此一致。

2020年2月份的一天,民警谷世杰在执勤过程中突然接到群众报警,说其工友受伤昏迷,需要急救。谷世杰立即用警车开道,在最短时间内将受伤工人送往医院,使伤者得到及时救治。

2020年9月30日,在冀京主线涿州警务室,一位年轻女士向民警求助说,她把孩子和车钥匙全都锁在车里。当班民警武晓磊凭着平时练就的基本功,几下就敲碎了副驾驶的车窗,打开后座车门救出了孩子。

类似的爱民故事在涿州大队不时上演,据统计,仅2020年,涿州大队民警就帮扶群众68次,收到锦旗8面。

“每次看到闪烁的警灯就像看到了家中的灯光,每次看到高速交警就像见到了亲人。”高速交管平台上,这句群众给涿州大队的留言,说出了警民双方共同的心声。大队全体民警多年来的辛勤付出,不但换来了一个个沉甸甸的荣誉,更赢得了群众的口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