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2-03-07 09:34
□卢雪竹
日前,依托清河道署建设的保定水利博物馆暨国家水情教育基地正式向公众开放,珍贵的水利遗产再现生机与活力,成为保定宣传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载体。这是我市在擦亮“全国博物馆之城”城市金名片、打造“百馆之城、宝藏保定”品牌之路上不断前行的生动片段。
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定文化底蕴深厚,馆藏资源丰富。主城区内,有始建于元代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古莲花池,有我国现存最为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直隶总督署,还有曾留下刘少奇、李维汉、李富春等老一辈革命家学习印记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保定军校纪念馆。辖区内,有满城汉墓博物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望都辣椒文化博物馆等,丰富多样,不胜枚举。除了原有的42家博物馆,如今,中国古动物馆开工建设,水利博物馆等相继向公众开放。于城市的车水马龙中,博物馆遗世独立,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历史的变迁,连接着保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博物馆文化与城市文化紧密相连,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独特的文化符号,记忆着文明发展的脉络,保护着历史的延续性,传承着民族的优秀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博物馆的数量和质量已经上升到能够衡量社会文明程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决定着它的民众教养和文化气度。
今天的保定,正在精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在此过程中,依托历史资源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京雄保一体化发展等天时地利条件打造“全国博物馆之城”,不仅是为了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为了承载古城发展的历史与记忆,提升城市软实力,进一步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让城市持续彰显美的追求、高的颜值、暖的表情,让在者舒心、来者倾心、未来者动心。
擦亮城市金名片,让“全国博物馆之城”这道城市之光照进保定人的品质生活,在坚定文化自信上充分展现保定情怀,这一切,令我们有了新的期待。
(作者单位:保定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