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2-03-08 09:56
这组“姐妹花”游走山野,不爱红装爱武装。 葛晓笛 供图
进行地灾评价描述。 葛晓笛 供图
在走向群山的雪后路上,她们留下闪光的足迹。 葛晓笛 供图
□保定晚报记者 苏兰生 通讯员 葛晓笛
滴水成冰的日子,山顶上呼啸的寒风吹人欲倒;
雪后白皑皑的山体,凶猛动物的一溜足印让人生畏。
就在这样的时节和地点,一支“娘子军”行走着、记录着,用细弱的双手和坚实的双脚,从事着翻山越岭的地灾调查和评价工作。
9名女性,干上全省“头号”地灾调查
3月3日,市总工会前来慰问,二级调研员支亚说:“她们发挥了‘半边天’作用,展现了巾帼担当,用实际行动激扬了巾帼之志、彰显了巾帼之美。”
看得出,眼前的9人中年龄最大的40几岁,年轻的是20多岁的姑娘。这群刚走出国内名校校门、平常家务缠身的女地质科技工作者,凭着劳动者的韧性和艰辛,在茫茫群山中绽放着新颜值。
这支队伍来自河北省地质工程勘查院,她们钻进阜平县深山里,已经两个多月了。大约40岁的张炜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这支队伍中的一员。她说:“我能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为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一些贡献,感到非常光荣。”
2021年腊月,省工勘院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项目启动。张炜和项目组所有技术人员一样,白天在荒野中从事野外踏勘,晚上回队在室内整理数据,每天紧张忙碌着。这样的工作状态,她感到很充实和快乐。
作为一名在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女地质队员,张炜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2017年夏天,她参与了省地矿局组织的雄安新区工程地质勘察大会战。“那时,我主要从事室内工作,也是从早到晚连轴转、很紧张,可毕竟不都是野外。所以,这次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对我来说是接受了一次更大的自我挑战。”
按自然资源部要求,河北省在2022年底前完成32个重点山区县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省工勘院立项的5个项目是全省开展工作一部分,其中阜平县重点调查区2028.32平方公里,一般调查区467.68平方公里,调查斜坡(沟谷)单元2503个,在全省规模最大。
一溜身影,成了群山里最美风景
战地黄花分外香。9人和其他男地质队员保持着一样的工作节奏,早晨8时上山,手拿地质锤、罗盘,背着GPS设备和数码相机,行走在崇山峻岭间,记录不同地灾孕灾条件,描绘着各种平面剖面,寻找着崩塌、滑坡、泥石流各种灾害隐患,每天在大山里走上七八个小时。回到驻地,吃口晚饭就开始整理数据,直到凌晨一两点钟。
和张炜在一起,米亚欣只能算是“小妹妹”,但她也已从事一线工作快10年了。提起野外工作的辛苦,她不仅始终在说“习惯了”“不觉得累”,还津津有味地讲起住在山沟里,从未走出大山的老爷爷给她们送热水的暖心故事。“老爷爷看我们在冰天雪地里爬山,就从家里烧了水拿给我们,还一个劲儿地嘱咐我们注意安全,每次想起来,都觉得心里暖洋洋的。”
寒冬里,山区比平原冷得多。在凛冽寒风中,身着棉服、棉帽、手套和棉鞋,显得有些单薄;每次呼吸,能看到呼出的白色气雾;不知不觉间,眉毛上、睫毛上都有了亮晶晶的冰晶。米亚欣调侃道:“我们都成了冰墩墩了。”
要笑颜是最早开赴野外的,孩子刚满3岁。2021年12月27日,项目组进驻阜平县,几个月来她只有过年回家住了不到一个星期。大年初六,再次出发时,孩子把妈妈送到门口,没哭也没闹,乖得让人心疼。提到孩子,她流露出感性的一面:“对于我们这些当妈妈的,要说最难过的,肯定还是想孩子。不过,我相信等孩子长大,一定能明白妈妈工作的重要性,会为妈妈感到骄傲。”
张炜介绍说,为摸清区内地质灾害隐患底数,这次工作将总结地灾发育分布规律,分析成灾模式,为防治管理提供基础依据,“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意义重大,我们都憋着一股劲儿。”
现在,最冷时节已过去,早开的山花开始发芽,跋涉山间的这些地质队员却无瑕欣赏身边的美景。因为,时钟指针一刻不停地旋转着,距离项目结束越来越近,她们也越发紧张起来。
还有李晓越、郝小林、刁朝蕾、孟瑞娜、张琳浩、陈云芳……她们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精湛的专业技术和饱满的热情,终日行走山野,一队身影成为崇山峻岭间最美丽的风景。
风餐野外,不仅让每人增强了工作韧性,也受到各界的赞誉和关护。院长王成说,现在省工勘院有50余名职工奋战阜平县野外一线,这9名女职工巾帼不让须眉的自强不息奋斗精神,是“跑出加速度,绽放新颜值”的生动体现,也用实际行动展示地质贡献、地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