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2-03-09 08:45
田晴与马兰花合唱团小朋友们合影。
田晴与《致敬人民》节目演员合影。
田晴与张艺谋导演讨论现场细节。
□保定晚报通讯员 董倩
2006年,保定日报社举办的一次选秀活动上,当时一个只有不到16岁的小姑娘,身穿淡紫色舞蹈服,以专业优美的舞姿吸引了评委和观众的注意力。
16年后,再次看到她,是在今年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上,那个曾经懵懂羞涩的小女孩,身着白色冬奥羽绒服,自信地站在北京冬奥会场馆里,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自己的工作——冬奥开幕式分场导演。
她就是田晴,一个土生土长的保定姑娘,在刚刚结束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田晴在自己的岗位上,以专业的态度、灵动的创意和满满的激情,让青春在冬奥舞台精彩绽放。
热爱成就梦想,
信念铸造辉煌
“90后”姑娘田晴自小对舞蹈深深热爱,从保定市前卫路小学毕业后,12岁的田晴怀揣着舞蹈梦想进入中央民族歌舞团中专艺校开始专业学习。2008年,她以全省第一的成绩考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2012年又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考入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攻读硕士学位,2015年至今就职于北大系统,主教北大附小舞蹈课,兼任北大教师舞蹈团、健美操团艺术指导、北大兰园书院艺术教师、北大燕京学堂中国舞教师。她在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以及建党100周年“北大为党庆生”等多次大型活动中担任导演、主演,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教育工作者。
“在身体律动中,人们不仅能感知美好、强健体魄,更重要的是还能强烈地表达情感,表达自身的精神面貌和文化风格。”聊起舞蹈,田晴心中的执着与热爱无以言表。20余年舞龄,田晴积累了丰富的表演、编排、教学及组织参与大型文艺活动的经验。凭借丰富的履历及扎实的能力,田晴在北京冬奥会人才任用选拔中脱颖而出,被任命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8位分场导演之一。
“是对舞蹈的热爱与坚持成就了今天的自己,更重要的是‘为国争光’始终是我的精神信念。”提及参与到冬奥会开幕式,田晴如是说。
冬奥中快速成长,
担当支撑攻坚克难
作为年轻的“90后”导演,田晴始终秉承着为国争光的精神信念,用年轻的肩膀和大家一起担起国家重任。
冬奥会开幕式上,田晴负责《致敬人民》和《雪花》两个节目的编排。《雪花》中开放性、群体性、自由观念性的舞蹈,开创了我国在大型活动表演中的先例。这份“随机”是节目的亮点,也是难点。“660个孩子,既要和谐统一,又要求每位小朋友的表演动线、动作、姿势各不相同。如果不是心中有底气,我想这是很难有勇气去挑战的。”田晴说道。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台上精彩的呈现是幕后导演们的废寝忘食和头脑风暴。《雪花》在大的创意方向上调整了数次,直到距开幕式还有25天时才确定最终版本。导演组大胆给予孩子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虽然每位小朋友的动作、姿势各不相同,却融入了自己对冰雪和冬奥独一无二的理解,尽显天真烂漫。最终,《雪花》以独具匠心的表演形式,征服了每一位观众。
分场导演实行24小时工作制,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经常18小时连轴转,凌晨三四点收工是常态。田晴说:“参与冬奥的这一年工作中,我快速成长。作为年轻人,要有责任和担当,能够为国家奉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以舞为媒,
全力以赴为家乡献绵薄之力
有一份牵挂叫乡愁,有一种思念叫家乡。
田晴的工作地一直在北京鸟巢,由于长期处在工作状态,电话不能聊太久。每当这时家人都会说:“你先忙工作。”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是田晴心灵温暖的港湾。她说,对家人最好的回报,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价值,不负家人的期望。
从当年那个热爱舞蹈的小姑娘,到现在独当一面的冬奥会开幕式分场导演,田晴觉得,能作为保定人的代表站在冬奥舞台上奉献自己的力量,特别光荣。冬奥会闭幕式中,田晴负责《降会旗唱会歌》环节,当看到来自保定阜平马兰花儿合唱团的小朋友,她更为家乡感到骄傲:“家乡保定是个英雄辈出的城市,英雄们的事迹感染着我,激励我不怕苦累,不怕失败,勇往直前。”
田晴表示,自己不仅是一名舞蹈教师,也是一名大型活动编导,致力于向观众展示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保定是文化古城,有很多的文化历史可以结合当地进行实景演出、打造多媒体互动等项目,同时,以此来带动保定文化旅游产业,让更多的人了解保定、了解保定人的文化生活。她表示,“如果家乡在这方面需要我,我一定全力以赴,为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献上绵薄之力。”
真诚的笑容,朴实无华的语言,见证着一个“90后”保定姑娘的高尚情操,也展示了保定人的风采和智慧。谈及未来,田晴表示自己会继续从事艺术教育工作,探索舞蹈的更多可能性,让更多的人爱上舞蹈,体会舞蹈与生命律动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