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5-03-17 08:34
□保定日报记者 于建雪 通讯员 刘柯旋
“基站智能化升级后,还能增添病虫害防治开方、田间技术指导等不少新功能。”3月12日,听说农田智慧基站将要技术更新,徐水区麒麟店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董利民马上联系承建厂家,邀请他们在本村基站先试用,“以前监测发现虫情、病情,我们依照平台分析、以往经验处理,特殊情况就得请教专家。”为了农业丰收、集体和村民增收,村干部们颇费心思。
2022年,麒麟店村党支部领办土地专业合作社,流转村内1100亩耕地统一管理。从中划出一片试验田,300亩种粮食作物,60亩扣大棚。对接农业科研部门,搭建农田智慧基站,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结合本地条件试种、示范,看准了再择优大面积推广。
气象服务站、水肥一体灌溉装置、植保无人机……田间地头“神器”一个接一个。董利民点开手机,小麦墒情、虫情、气象数据和麦苗长势一目了然,远程操控,浇水、追肥同步完成。从试验田到大田,精量播种、精准喷防、精细管理等技术三年全覆盖,省工省时、省水省肥,种地成本降低两三成。全村小麦、玉米良种播种率100%,他们从多个试种品种中比选出的“农大761”小麦,已经在全区推广,每亩比普通小麦增收300多元,惠及数万农户。
麦田北侧的16栋高效日光温室大棚里,妇女们正在采摘西红柿。“过去一亩大棚全家忙,现在依靠棚室智能控温、水肥滴灌、物理杀虫、温湿度监测和电动卷帘机、小型旋耕机等新科技、新设备,七八个人就能管理60亩大棚、7个品种的西红柿。供秧苗、教管理,还带动附近村镇的百姓种植新优品种蔬菜上千亩。”棚区负责人董树秋说,也有失败的时候,去年引进的两种蔬菜,经试种“水土不服”,就没有推广。
新成果、新技术从科研院所、外地园区汇聚而来,全国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基地、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农场”、河北省蔬菜产业创新团队示范基地也落户麒麟店村。学习、引种的人四季不断,试验田变成“大课堂”,董利民、董树秋他们也成了“农技宣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