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能否将耕地擅自改作他用?非法占用耕地会有什么后果?……

耕地保护,这些法律知识要牢记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4-07 08:38

随着气温逐渐回暖,迎来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农用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饭碗田”,耕地红线既是维系国计民生的生命线,也是不容触碰的法律高压线。那么,能否将耕地擅自改作他用?非法占用耕地会有什么后果?我们来了解相关法律知识。

能否将耕地擅自改作他用?

某村村民老张承包了5亩基本农田种植水稻,但近年来种粮收益不高,看邻村有人靠养殖龙虾致富,他动起了“转型”心思。老张在合法承包期内能否将5亩农田私自改造成水产养殖塘?

法官说,不能。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因此,老张不能随便将用于农业种植的土地改为其他用地。

■法条链接

土地管理法第三十条规定,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开垦耕地计划,监督占用耕地的单位按照计划开垦耕地或者按照计划组织开垦耕地,并进行验收。

第三十七条规定,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非法占用耕地会有什么后果?

村民王某为开办塑料加工厂,擅自占用村集体8亩基本农田,推平土地并浇筑水泥地基,村委会多次警告未果后,行政主管部门发现耕地异常硬化。经调查,王某毁坏种植层且无法复耕,造成永久性耕地流失。王某将面临什么惩罚?

法官解析说,对于上述非法占用耕地等破坏耕地的行为,行为人可能面临以下处罚:

一是行政处罚:相关部门可能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等。

二是刑事责任:毁坏耕地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最高可判处五年有期徒刑。

三是民事责任:如果是在承包土地期内作出了破坏耕地的行为,还可能引起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发包方有权解除承包合同,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若造成损失,行为人还需依法赔偿。

■法条链接

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五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等按照职责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二条规定,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通过出让、转让使用权或者出租等方式用于非农业建设,或者违反本法规定,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个人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

春耕生产期间

发生土地纠纷怎么办?

某村村民李某与赵某因相邻耕地边界争议爆发冲突。李某称赵某翻土越界侵占了自家0.3亩承包地,赵某坚持自己没有越界,双方在田埂上对峙,险些动手。试问,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处理上述纠纷?

法官解析说,春耕生产期间因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或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可按照以下步骤处理:

第一步:冷静协商,寻求调解。双方应第一时间冷静沟通,寻求共识;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时,可以请求村委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

第二步:明确权属,收集证据。提供承包合同、经营权证等文件;可借助村委会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帮助,明确权属,收集土地分配、使用情况等相关证据。

第三步:依法解决,维护权益。关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无法协商一致或达成调解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对人民政府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向法院起诉。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无法协商一致或达成调解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

■法条链接

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条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

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延伸阅读

保护耕地是基本国策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发展根基。保护耕地意味着保障粮食生产稳定,从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国人口众多,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稳定基石。通过耕地保护,可以确保有足够的土地用于粮食生产,满足人民群众粮食需求。长期稳定的耕地保护政策可以激励农民投入更多资源用于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长期保障。

耕地保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通过保护耕地,可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永续利用,为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提供支撑。

耕地保护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耕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耕地意味着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从而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

耕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保护耕地意味着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维护农民的利益和福祉。这有助于稳定农村社会秩序,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耕地保护有助于缓解城乡矛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通过保护耕地,可以合理划分城乡用地边界,防止过度占用耕地,从而缓解城乡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本报综合报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