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4-16 21:08
▢赵同胜
“愚兄”的笑话发生在44年前,那是我刚上中专的时候。
我不满15岁参加高考,虽然考取的只是个中专,但堪比时下一本般的存在,还是让我兴奋得手舞足蹈。直到开学,我还沉浸在无尽的喜悦中。
星的那封信就是这个时候寄来的。
星是我特崇拜的高中同班同学,大我一岁,智商高,情商也高,学习成绩一直在全班名列前茅。他最大的特点是各门功课都很均衡,且都处在高位,尤其是作为理科生,他的语文同样出类拔萃,作文更是文采飞扬。我徒留羡慕,因为我偏科偏得厉害,理科如鱼得水,文科一塌糊涂,特别是语文,更是糟糕透顶,记忆中我从来都没考及格过。
高考是对学习成果最真实的检验,星考上了省城的大学,而我只是上了市里的一所中专。
读着星的信,我愈发感觉到差距的存在,字里行间饱含浓浓的同学情谊,遣词造句透一股让人羡煞的才气。一直读到落款“愚兄:星。”我仍像咀嚼美食一般,回味着那些如散文诗一般优美的文字。那种感觉有发自内心的钦佩和激动,也有可望而不可即的无奈。
给星的回信我是下了功夫的,整个晚自习,我没有做任何与功课有关的事,全身心投入到回信上。我甚至还专门准备了一本词典,放在书桌上以备不时之需。
最后一个字写完,我抬起头,看到教室里已空无一人,方知已近就寝时间。我把信捧在手里,既有一项重大工程完成时的释然,也有不自信带来的忐忑。我很想得到星的夸奖,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也好。
第二天,当我把信塞进邮筒时,心好像跟着信一起飞走了,悬在了空中。
大概两周后我收到了星的回信,依旧是情真意切,依旧是文采飞扬。信的最后,他婉转地给我指出了一个问题,说“愚兄”是谦辞,只能用在自己身上,不能以此称呼别人,那样会显得不尊重。我这才想起,我写给星的那封信的抬头用的就是“愚兄”的称谓。那不是我的笔误,而是我确实孤陋寡闻,学识浅薄,才造成了如此低级的错误。
这件事在我心里打了一个“结”。
其实,我打心眼里还是很感谢星的,他以朋友的真诚及时指出了我的错误,免得我以后重蹈覆辙。而对我触动更大的是让我认清了自己,能挤过“独木桥”固然可喜,但一个人的品性、学识和修养才是安身立命之本。我发誓一定要重塑自己,再不能让类似“愚兄”的笑话在我身上重演。
基础差,底子薄,加之原本对语文就提不起兴趣,我的“重塑”之路走得委实艰难。好在我有“一根筋”的脾性,让我在边读边写中、在跌倒爬起中逐渐找到了本我。从学写新闻开始,到循序渐进走上文学的道路,从发表到获奖,我终于找到了自信,更有了前行的动力。
那天我和星闲叙畅聊,他中肯地称赞了我的文字,我心里的“结”好像一下子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