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4-26 09:28
□保定晚报通讯员 张丹 杨雪
随着夏天的脚步临近,阳光愈发强烈,紫外线辐射强度节节攀升,防晒俨然成为守护肌肤健康的重要防线。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皮肤科门诊的日常工作中,接诊医生发现,前来就诊的患者对于防晒知识存在诸多困惑与误区。为此,皮肤科医生张丹针对这些常见问题进行解读,帮助大家走出防晒误区,科学有效防晒。
误区一:室内无需防晒。
很多人觉得在室内就可以高枕无忧,无需防晒。但其实,紫外线中的UVA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能够穿过玻璃进入室内。而且,我们在室内长时间处于日光灯以及电子屏幕前,研究表明,在日光灯和电子屏幕前工作8小时所接受的紫外线辐射量,相当于在阳光下工作1小时。所以,即便是长期待在室内,也不能忽视防晒,只是涂抹防晒产品的用量可以适当少于室外,选择防晒系数较低的产品即可。
误区二:防晒霜涂一次就可防晒一整天。
认为涂抹一次防晒霜就能全天防护,这是错误的想法。一般来说,防晒霜的有效防护时间只能维持3到4个小时。而且,由于汗水稀释等因素,其防晒效果会逐渐减弱。具体而言,在室内建议每隔4-5个小时补涂一次;若是使用SPF15PA+的防晒霜进行户外运动,应每隔3-4小时补擦一次;而游泳时,需使用SPF30PA+++以上的防晒霜,并且每隔1-2小时就要再次涂抹。另外,相较于直接补涂,将防晒霜及分泌的油脂、汗液清洗或擦拭掉后再补涂,能更有效地抵御紫外线。
误区三:防晒产品的防晒系数越高越好。
先来说说防晒指数,防晒指数(SunProtectionFactor,SPF)主要衡量的是对UVB(紫外线B波段)的防护能力。
防晒霜的防护效果不仅仅取决于SPF值,还与PA值有关,PA值是衡量防晒产品对UVA(紫外线A波段)的防护能力,PA值越高,防护UVA的能力越强。
但要注意,当SPF超过50后,防晒效果的提升确实不太明显因为从防护UVB的角度,98%与99%仅1%的差距,在实际使用中很难体现出显著差异。并且过高的SPF值还可能带来一些问题,如防晒产品大多是化学制剂,防晒系数越高,意味着添加的防晒剂越多,对皮肤的刺激也就越大,还会让使用者产生虚假的安全感,减少补涂次数等。
建议大家按需选择,一般室内使用SPF15-SPF30的防晒霜;室外使用分为两种,一种是日常活动,如散步、逛街等,可以选择SPF30-SPF50的防晒霜;如果是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如海滩度假、登山等,建议选择SPF50甚至更高的防晒霜,以提供更持久和有效的防护。
误区四:打伞戴帽子后不需要涂防晒霜。
戴帽子、打伞确实是有效的物理防晒方式,但地面反射的紫外线无法被完全阻挡。将打伞、戴帽子与涂抹防晒霜相结合,才能让防晒工作更加全面无死角。近年来,带有防晒功能的皮肤衣和防晒口罩也成为了不错的防晒选择。
误区五:防晒只是为了美白。
防晒可不单单是为了追求白皙的肤色。更重要的是,防晒能防止皮肤晒伤,避免皮肤变得敏感;防止油脂分泌过于旺盛导致毛孔粗大;防止炎性痘痘愈合后留下色沉,减少皮肤色素增加;防止胶原蛋白流失,延缓皮肤老化;最关键的是,还能预防皮肤肿瘤的发生。
防晒至关重要,掌握正确的防晒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让我们在享受夏日阳光的同时,也能拥有健康的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