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4-26 09:30
□刘占胜
晚上遛弯的时候经过一家老布鞋店,看到橱窗里橘色灯光映照下的老布鞋琳琅满目,不由得想起童年母亲做布鞋的情景。
夜深了,顽皮的我央求母亲陪自己一起睡,却遭到母亲的呵斥,只好乖乖地自己钻到被窝里。母亲白天要下地干活,只能晚上干做鞋这类家务活。昏暗的煤油灯的小火苗随风摇曳,母亲右手中指戴着顶针,针孔里引上粗棉线,用力扎透鞋底,中指向上一顶,针引着粗棉线穿过鞋底,然后向上一扯,那动作如抛物线般流畅,发出“呲”的声响。我听着这声音迷迷糊糊进入梦乡。
做一双布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会在秋天的时候,天气干燥,无风少雨,母亲把平时攒下的旧衣服剪成块,铺在方桌上,用糨糊一层一层地刷在一起,然后贴在屋门口的墙上,等晾干后揭下来。一般一次会做几张,挂在墙上,随时取来做鞋底、鞋帮,这一步我们老家叫刷夹织。接着是纳鞋底。母亲的针线笸箩里有一本书,里面夹着家人们的纸鞋样。母亲把夹织比着鞋样剪成鞋底,4层或5层摞在一起,最底层包上白粗布,开始一针一针地纳鞋底。邻居大妈或者婶婶串门,手里常带着这活计,一边纳鞋底一边唠家常。第三步是做鞋帮。比着鞋样剪好,加上黑色或者灰色布面,用针缀在一起。棉鞋就要在中间絮上棉花。最后一步是成鞋。将鞋帮沿着鞋底边缘用粗棉线缀钉,一双新鞋就大功告成了。
那时候母亲白天下地干活,只能在晚上或者阴天下雨的时候做鞋,辛苦可想而知。我年龄小,顽皮好动,一双新鞋不长时间就露出了大脚趾,总惹得母亲嗔怪。
我们这里有一个风俗,新媳妇过门后要给公公婆婆做双新布鞋。当公婆穿上新布鞋美滋滋地出门,邻居和乡亲常常会评点一番。如果做得精致,大家就会夸这家的新媳妇心灵手巧,一定是个过日子的好手。
后来,各种商品鞋进入百姓家,母亲不用再辛苦做布鞋了,这种手艺也就渐渐成为了记忆,但是每次看到老布鞋,我都会想起母亲每次看我穿上新鞋时那慈爱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