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时间:2025-05-15 06:58
□保定日报记者 葛淑霞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在易县牛岗乡台底村,举办了为期4天的门球俱乐部超级联赛。这场乡村赛事吸引全国近300名选手参赛,带动村内民宿、餐饮、农产品销售等综合收益约40万元。“选手们大都提前一天到达,在我们村吃住,还在村里的大集上购买了土猪肉、烧饼等农产品。”台底村党支部书记牛全江算了一笔账:仅住宿餐饮一项就为村民增收24万元。
台底村276户708人,2013年人均收入仅1850元。2014年,在县委的引领下,该村发展苹果产业。10年来,该村深入实施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村集体年收入从2014年的2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100万元,被授予全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称号,成为“小切口激活大产业”的乡村振兴标杆,也为欠发达地区突破资源桎梏提供了破题样本。如今,台底村建成省首家乡村门球基地,全村650亩苹果全部获得有机认证,村里拥有10处农家小院、19家民宿,可同时接待300名游客食宿。
“2014年,乡党委经过外出调研、专家论证,决定发展苹果产业。我们村党支部牵头成立‘苹硕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河北农业大学专家教授作技术支持,标准化种植‘三优’苹果,并从产、销、出仓、包装等全方位指导、品牌化运营,成功打造了‘牛岗苹果’地理标志品牌。”牛全江介绍,2021年台底村集体年收入达到50万元,人均收入升至1.7万元。
台底村党支部没有躺在苹果产业的“功劳簿”上自我满足,为了让苹果销路更加稳定有保障,牛全江听取在易县投资的一位北京老板建议,发展体育赛事,吸引人来,变“流量”为“留量”。
台底村瞄准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红利,探索“门球+”融合路径。2022年,引入北京华沛集团注资100万元,村集体合作社出资80万元,建成省首家乡村门球基地。截至目前,台底村有6块门球场,成功承办国家级门球赛事3场次、省级7场次,累计吸引5000余人次参赛。
门球赛事期间,台底村开通至附近景区恋乡·太行水镇的免费接驳巴士,形成“上午打门球、下午逛太行水镇、晚上回来住民宿”的消费闭环。“村里有了门球比赛,来的人多了,我盖了二层小楼8间房发展民宿,一次能住十五六人,保守计算年收入两万元以上。”村民陈来双说。
比赛之余,参赛选手还参加台底村苹果采摘及认领苹果树活动,临走前带走村民的红薯、红小豆、南瓜等农产品。近3年,台底门球赛事累计带动销售有机苹果、红薯粉条等特色农产品50余吨,直接经济效益100万元。
为了优化运营服务,2024年台底村实施投资580万元的住宿餐饮提升工程,新建主题农家院10座,配套建设标准化中央厨房1座,咖啡馆等休闲娱乐场所在建,进一步提高承载能力,将住宿餐饮消费吸附在当地;同步投资1500万元推进滨水景观带与智慧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完成村庄“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净化”五化工程,实现赛事服务全要素升级。2024年,台底村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00万元。
易县教育和体育局体育股股长陈浩介绍,台底村正构建“制造端、运营端、衍生端、人才端、标准端”五位一体产业链。目前,人才端已经和中门协、省门协共同举办门球培训2次,并将易县黄石塘学校作为青少年门球运动推广试点,今年暑期拟对全县体育教师进行门球运动专项培训,以点带面在学校全面铺开。台底村已成立5支门球队,30余名队员、10名村民获得国家一级裁判资质。
台底村的蝶变充分印证,乡村振兴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模式。当体育流量遇上乡村场景,当标准输出替代资源依赖,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正以小门球撬动大产业,在太行山下书写着新时代的山乡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