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博物馆之城”标识亮相 26家新增备案博物馆获授牌

保定市“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系列活动启幕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5-19 07:17


2024—2025年保定市新增的26家备案博物馆获正式授牌(部分)。 刘向真 摄

保定晚报讯(记者刘向真 刘芳)5月18日,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市博物馆、市群艺馆、市博物馆学会承办的保定市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系列活动在保定市博物馆正式启动。

活动在一场极具特色的歌舞快闪中拉开帷幕。现场,保定市“博物馆之城”标识正式亮相。同时,2024—2025年保定市新增的26家备案博物馆获正式授牌,“博物馆之城”再添新力量。“博物万象·百馆之城——5·18博物馆市集嘉年华”特色展览、《翰林盈雪 瓷韵留芳——纪念邢窑发现四十五周年特展》同步开展,立体展现保定市“博物馆之城”建设的累累硕果。

“博物万象·百馆之城——5·18博物馆市集嘉年华”特色展览以展览展示、非遗展演、文创售卖等多元形式,集中呈现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河北大学博物馆等14家保定特色博物馆的独特魅力,生动诠释保定这座城市的深厚文化底蕴。《翰林盈雪 瓷韵留芳——纪念邢窑发现四十五周年特展》由保定市博物馆与临城县邢窑博物馆、邢台博物馆、邢台市邢瓷烧制技艺研究院联合推出,展出邢窑文物藏品119件/套及现代作品33件/套,展示邢窑在“南青北白”瓷器中的重要地位,与其创烧的精细白瓷在推动中国瓷器从青瓷体系向白瓷体系转变的重要作用,以及邢窑的历史、传承与创新等,让观众深入了解邢窑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翰林盈雪 瓷韵留芳——纪念邢窑发现四十五周年特展》在市博物馆开展,吸引市民观看。刘向真 摄

此外,主题系列活动将博物馆日延伸为博物馆周。其间将开展“多彩文博 奇遇保定”研学、专家讲座、考古公开课等配套活动,涵盖非遗体验、科普实践、文物研学等丰富内容,面向全年龄段人群,以多样化的文化体验形式,助力文化传承与知识传播,拓宽公众的文化体验边界。

2025年,我市也迎来“博物馆之城”建设的收官之年。作为河北省首个提出该建设目标的地级市,自2022年启动以来,我市以增量与提质并举为目标,促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新增74家备案博物馆,博物馆总数达到97家。以42家国有博物馆为骨干,55家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保定博物馆体系日臻完善,涵盖历史、自然、科技等多类型,行业博物馆、高校博物馆成为新亮点。据介绍,未来,保定将以博物馆为文化纽带,持续开展文物联展、学术研讨等活动,叫响“百馆之城 宝藏保定”品牌,在传承创新中奋力书写文博事业精彩篇章。

保定市“博物馆之城”标识发布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保定市“博物馆之城”标识正式发布。

为深化保定市“博物馆之城”品牌形象,彰显保定历史文化底蕴,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于2025年4月16日至4月30日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保定市“博物馆之城”标识。其间,共收到来自北京、河北、河南、江苏、山东、安徽、广东、四川等全国多地投稿作品计270份。参与者涵盖高校设计专业师生、自由设计师、专业设计团队及文化创意机构,充分体现社会各界对保定文化建设的热情支持与创意智慧。

保定市“博物馆之城”标识。

秉承“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主办方组织专家评审团,从创意性、艺术性、文化契合度及应用可行性等维度对投稿作品进行综合评审,最终确定由设计师莫书华设计的作品《保定多宝》为保定市“博物馆之城”标识。

莫书华介绍,此标识紧紧围绕保定市“博物馆之城”文化内涵要义展开设计,以简洁的几何线条组合成一个独特的形象,并融入京畿之门、易县燕下都鼎、西门瓮城门三个元素,让标识具有专属性和辨识度。其中,以京畿之门凸显保定的地域文化特征,寓意开放之门,广纳四海宾朋,象征保定这座城市文明、开放、包容;以燕下都鼎的形象代表保定的可移动文物,表达保定的博物馆种类繁多,百花竞放,诠释出“百馆之城 宝藏保定”的品牌内核;以保定古城墙的形象代表保定的不可移动文物,述说保定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标准字设计平直之中见圆润,表现出博物馆的科学严谨与人文艺术之间的平衡;标准色设计从大慈阁、直隶总督署、保定军校纪念馆等众多文物古迹中抓取共有色彩,调和而成,体现出保定市的博物馆事业蒸蒸日上的美好愿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