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5-24 10:49
□闫振声
我在童年、少年时每年都扫树叶,那时扫树叶不是为了卫生清洁,而是为了烧火和喂猪喂羊。
过去人们生活困难,物资匮乏,尤其是农村,不但缺衣少粮,还缺柴,所以乡亲们把任何有用的东西都当作宝贝,树叶也不例外。深秋时节,孩子们几乎天天扫树叶,包括用筢子搂、用手捡。从前天气比现在冷得早,秋天到,天气一凉,树叶就开始飘落,至深秋天寒霜降,各种农作物已经收割了,田野里的草及野菜枯黄了,可拾的柴火也很少了,而树上的叶子却纷纷凋落,恰好填补了此时的空白。
我们小时候,家乡不种观赏类树,只种用材类和果树,户外以杨柳榆槐为主。树叶有营养,是上等饲料,猪喜欢吃榆叶,羊什么树叶都吃。树叶当柴烧很好,易燃耐燃火旺,用长辈人的话说,“有油性,有筋骨,经烧”。树叶碎了烂了也舍不得沤肥,留着冬天烧炕取暖。
扫树叶的人多,需提前占地方。头天傍晚,孩子们从家里拿了白菜帮或秫秸、棒子秸,稀稀拉拉地散放在地上,或者用这三样东西圈起一片来,表示这块地方有人占了。次日鸡叫三遍,天还没亮,孩子们就被家长叫醒,拿着扫帚或筢子,背着筐,睡眼惺忪,急急忙忙出了家门。有的嫌落叶少,还举着长竹竿子,像中秋打枣一样够着打树上的。
晴冷有风的天气最适合扫树叶,遇到霜雪遍地或者大雾弥天,树叶潮湿,扫起来沾满土,弄回家还要晾晒,晒干后还要设法把泥土清除了。装筐时满手泥浆,冰凉刺骨,可两只大泥手又不能插到袖筒或衣服口袋里取暖,只能用嘴对着手哈气,以缓解疼痛,样子十分狼狈。如果用竹筢子搂,筢子被浸湿,晾干后筢齿会变直,必须用火烤着弄弯才能继续使用。尽管扫树叶有种种困难,可是我们从不抱怨,总是以苦为乐,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心里很愉快。
在村里扫树叶的都是女生,男孩们性子野,喜欢到野外用筢子搂。村北道旁有两行杨树,路面坚硬,比较平整,可以用筢子搂。可是道边的耕地暄浮,一垄垄的,坑坑窝窝,飘到那里的树叶只能用手一片一片捡,好在杨叶大,捡起来效率高。
我的一位战友当年在李庄中学上学,校园里有许多杨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有一年秋后,传达室的范师傅与他约定,早晨提前开大门,让他到学校里扫树叶。战友从生产队借了一个装草的大布袋,每天扫一大袋扛回家,减轻了家中缺柴的困难。此事他念念不忘,非常感激那位范师傅。
去年立冬后树叶凋落得快了,公园里树木成荫,因此落叶多,地上厚厚一层,好像铺了一层色彩斑斓的毯子。梧桐和杨树的叶子很显眼,宽大厚实挺括,有的大过成年人的手掌,小蒲扇似的,我很喜爱它们,觉得很亲切,心想:我小时候要是有这么多树叶,就不愁没柴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