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5-29 06:59
□王维宁
前天收拾旧屋,翻出来一个纸盒子,里面装着一台20多年前用过的Walkman和几盘卡带。“00后”们可能都不知道Walkman是什么东西,它还有个名字叫随身听,当年可是街头潮流标配。擦掉按键上的灰,装上新电池,插进去一盘卡带,按下播放键,机子吱扭吱扭地转了起来,“呲呲”几秒白音之后,耳机里传出了令人怀念的往昔。
没见过“世面”的女儿瞬间来了兴致,不停地追问我这是个什么宝贝。当我大费周章地给她讲什么是录音机、什么是磁带、什么叫专辑时,她却一脸不屑:“这么大家伙才能放几首歌,比手机差远了。”
我顿时语塞。是的,一盘卡带,正反两面加起来也不过10来首歌,怎么比得过囊括了音乐世界的手机。不过,偏偏这几首歌,就让年少的我们魂牵梦绕、沉醉痴迷,反倒没有了选择的迷茫,可以执着于热爱的声音。当年,为了省下点电,多听几遍心爱的歌,我们都舍不得用机器倒带,直接用铅笔插进齿孔手动倒。一听说有心仪的专辑出版时,立马省下两顿饭钱直奔音像店。
是的,去音像店买磁带,在没有网络和手机的时代,那是我们在忙碌的学习之余最开心的时候。
当年在保定二中读书,动物园对面有一家音像店,我们常跟着班上一个学音乐的同学去那里淘货,假冒专业的发烧友,希望能淘到一些绝版专辑。后来,直隶总督署附近开了一家音像店,里面的卡带多而全,老板总能在第一时间搞到各类新专辑,所以一时间风靡周边,那里俨然成了1998年裕华路上最火的打卡点。
夸张的海报,动感的音乐,稚嫩的脸庞,质朴的校服,是躁动青春与金属和弦的相遇与碰撞,是懵懂少年对未知世界的憧憬与向往,是朴实无华对光怪陆离的好奇与渴望。
当年,那支后来爆火的乐队刚刚出道,主唱的嗓音未经修饰,带着青涩的不羁,点燃了同龄人原本就已不再平静的心。同为高中生的我们瞬时有了第一次的身份认同,校园的各个角落响起了对同一首流行歌曲不同版本的翻唱,拥有一把吉他成了多少同学的梦想。
特别感谢那些年的音像店,让我们的耳朵里不只是广播里的评书和电台反复播放的几首老曲调。在那里,我们第一次看到了超级巨星的经典演出,第一次知道了几千公里之外有一个著名的音乐大奖,第一次认识了一个个唱功不凡的明星,第一次见识了强大的音乐团队……
仿佛从那时起,我们缩短了与外界的距离,追上了时间的脚步,终于与世界同频。等到滴滴滴滴的网络拨号声第一次响起时,我们才发现,歌曲原来是可以下载的。后来,随身听蒙了尘,而遍布街角的音像店仿佛也如完成了使命一般,逐一告别,再也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