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5-29 06:59
□苏国玲
在我求学的那些年遇到过几十位老师,其中有几位老师让我难以忘怀,郝通奎老师便是其中的一位。
郝老师是我的中学语文老师,毕业40多年了,我时常想念他。20年前我去看过老师,那时他70多岁,身体很好。如今老师已是90多岁高龄,我唯恐惊扰到他,于是辗转联系到他的家人。我猜想老师肯定会问我是谁,没想到,他接过电话便和我聊了起来。几十年不见,老师依然清楚地记得他的学生,着实让我感动。
我上中学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郝老师教我们语文课。当时他50岁左右,高高的个子,清瘦的面庞,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郝老师写得一手漂亮的板书,讲课绘声绘色,形象生动,总能把人带入意境。语文课是我喜爱的科目之一,尤其爱学文言文。老师每次提问,我都积极举手回答,至今,诸如《捕蛇者说》《伤仲永》等文仍记忆犹新。高考成绩中,我的语文课是所有科目中分数最高的,参加工作后也多和文字打交道,工作起来得心应手,我想应该得益于那时郝老师语文教得好,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就读的中学在一个村子里,条件比较艰苦。记得学校有两块地,主要种植供师生吃的白菜和玉米。到冬天储存白菜的时候都是师生自己动手,将白菜抱到食堂旁边,堆得跟小山一样。秋天收玉米的季节,因为学生们家在农村,要放秋假,放假前老师向学生交代返校时间,我们就在那一天回到学校收割玉米。记得有一年,郝老师身体力行,带我们班收了很大一块地的玉米,他汗流浃背,脸都晒得黑黢黢的。
学校原来有一个不大的操场,也不是很规范,周围净是土包土岗,于是学校决定自力更生扩建操场。当时缺乏经费,更没有挖掘机、推土机,全靠人拉肩扛。我们班分到很重的任务,大家从老乡家借来铁锨和手推车,郝老师带着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用铁锨挖,用小车推,两个月后硬是整出一个有平平坦坦的400米标准跑道的操场,我们还在路旁栽了两排垂柳。每次返校,一进校门,看到自己亲手参与建设的操场和绿树成荫的垂柳,我感到无比亲切。
高考前夕是最紧张的时刻。有一天,我和同桌约好,晚上起来加班看书。我们提前拿到教室的钥匙,夜里12点钟窸窸窣窣地穿衣起床,蹑手蹑脚地开门,生怕惊醒同寝室的同学,因为那时20多人住一个寝室,睡大通铺。刚到教室10多分钟,门“吱呀”一声开了,我和同学惊讶地抬起头,坏了,郝老师来了。老师说:“回去睡觉,谁也不是神仙。”我俩乖乖地回宿舍了。从那以后,我们再也没有夜间起来看过书,一来身体吃不消,再者也不想让老师为我们劳神。老师备课到那么晚,还要巡视教室宿舍,真是为我们操碎了心。每每想起这件事,我的心中油然升起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第一年高考结束,我回学校查看分数,落榜了。虽在意料之中,但还是有些失落。回家以后,我感觉有些迷茫,不知后面的路该如何走。大约七八月份的一天,郝老师和王杰生老师骑自行车赶十几里路来到我家,一进门,郝老师便和我父母拉起家常,叮嘱我开学后回学校复读,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后来,我终于考上了大学。时隔多年,我跟孩子提起这件事,孩子羡慕地说:“妈,你真幸运,遇到了特别好的老师。”
郝老师不但对学生关心备至,对同事也充满了友情。记得学校有位教导主任高老师,非常敬业,每晚自习课后都要催促同学回宿舍休息,唯恐影响他们第二天上课,生活上也处处关心同学。初冬的一天,高老师因一次意外不幸去世,郝老师连夜写了一篇悼念文章——《哭高华》。第二天清晨,郝老师用粉笔把文章一字一句写在学校的一块黑板上。那块黑板是学校用来登板报、写通知用的。我几次路过,看到郝老师表情凝重,足足用了两个多小时才写完。我想,老师这一笔一划之间凝聚了多少对同志的怀念和不舍啊!
郝老师从教几十年,对工作始终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对学生倾注了全部心血。老师育人无数,桃李满天下,90多岁高龄依然思维清晰,身体健朗,我想我悟到了老师长寿的答案。
郝老师,您是我永远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