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时间:2025-08-10 09:16
□保定日报记者 郝子帅 见习记者 牛璐毅 通讯员 郝长鸿
8月5日清晨6时,城市尚未完全苏醒,保定市莲池区清河街的环卫工人们已握着扫帚走上街头。他们是街道的“问题侦察兵”,也是唤醒城市的第一道晨光。
“6时到9时是清扫的关键时段,夜市留下的油污、街道的果皮纸屑、早市商贩的遗留垃圾,都得在3小时内清干净。”莲池区环卫工田青擦着汗说,必须赶在早高峰前完成“拉网式”清扫,从边角到路口,一个卫生死角都不能留。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600米长的清河街,像根细细的线,串起府河的碧波、居民区的烟火、学校的朝气和公园的绿意。街道两侧树木葱茏,往来人影穿梭,一步一景皆是生活暖意。
作为我市重点关注的样板街,清河街的保洁标准远超普通街道——巡回频次更高、清理更细致、人员行为更规范。
“以前单靠环卫单打独斗,清理速度总赶不上问题冒头的节奏。”田青坦言,推行“执法+环卫”联动模式后,变化肉眼可见——通过走访宣传“门前五包”制度,商户乱扔垃圾的现象大幅减少,联合执法让街道油污明显变少,居民也渐渐养成自觉维护环境的习惯。
环卫吹响治理前哨,执法接力治理秩序。田青作为街道“问题侦察兵”,他和同事们不仅负责保洁,更要及时发现并上报乱倒垃圾、占道经营等违规行为。
“之前我发现井壁有油污倾倒的痕迹,赶紧拍下照片传到‘执法+环卫’联动工作群,从上报到解决,最快一个多小时就搞定了。”田青翻出聊天记录举例,一次清晨7时发现问题上报后,执法人员不到半小时就赶到现场联合处置,当场便恢复交通秩序。
如今,乱扔垃圾、商户违规排污等问题,通过工作群反馈后,总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和处理。这种“发现即报、报即处置”的机制,让街道乱象难有生存空间。
“以往,城管队员主要负责市容秩序管理,环卫工人专注于环境卫生保洁,虽同属城市管理范畴,却存在职能分散、联动不足的问题。” 莲池区执法局九中队中队长任立军直言,如今通过机制融合,一线精准线索为执法行动 “导航”,大幅提升服务响应效率,让城市治理从源头抓早抓小。
环卫与执法本是不同岗位,却在一条街的治理中拧成一股绳。环卫工人早起发现问题,执法队员快速响应行动,彼此衔接丝滑,让居民看到“1+1>2”的治理效能,也成了城市管理的“无形力量”。
“街面干净有序,生意都顺了!”看着老街的蜕变,商户白家罩饼负责人白艳由衷点赞。她回忆道,变化最明显的是路段洁净度,以前角落里砖石、粪便、杂草等垃圾随处可见,如今这些卫生死角都没了,整条路正朝着“精品街”的标准越变越好。
部门联动的温度,悄然提升着群众的获得感,也为城市治理注入柔性动力。
自4月推行“执法+环卫”网格化协同管理模式以来,通过高效联动实现人财物高效利用,市容环境显著改善,街道愈发洁净宜居,市民幸福感切实提升。
“在莲池区城市管理中,清河街意义特殊,它串联着老小区、商圈、企业和学校,肌理中融汇着文明与烟火,是居民生活与城市运转的重要脉络。”莲池区执法局宣传股股长张倩说,治理后,通过“环卫侦察—执法治理—环卫巩固”闭环,街道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成了居民放心逛的“舒心街”。
如今这条街以“执法+环卫”网格化协同模式,成为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生动样板,传递出有温度的治理力量,助力莲池区打造更宜居、更具烟火气的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