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8-21 10:16
□保定晚报通讯员 王小燕
保定市人民医院医生提醒肝病患者,运动强度需严格把控,核心原则是“低强度、不劳累”,避免因强度过高加重肝脏负担或诱发不适。
运动类型的选择上,轻度运动较为合适,包括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骑自行车(低强度)等,这些运动节奏舒缓,能促进血液循环,且不会过度消耗体力。而剧烈运动则要尽量避免,如快跑、跳绳、高强度健身、竞技类运动等,这类运动可能导致身体过度疲劳,增加肝脏代谢压力。
运动强度以“运动后无明显疲劳感,仅微出汗”为核心标准,具体表现为运动时能正常说话,不会喘到无法交流;运动后10-15分钟内心率恢复正常,无肌肉酸痛或乏力;次日无精神萎靡、头晕等不适。
在心率控制这个量化指标上,可以参考公式:运动时最大心率不超过(220-年龄)×60%-70%,例如50岁患者,最大心率≈(220-50)×60%=102次/分钟,上限不超过119次/分钟。也可以简单自测,运动中用手轻按手腕或颈部动脉,计数1分钟心跳次数,确保不超过上述范围。
不同病情的患者,运动强度也要分级调整。肝炎稳定期或轻度脂肪肝患者适合中低强度运动,心率占最大心率的60%-70%,如快走(5-6km/h)、慢跑(7-8min/km)。运动中略感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结束后轻松舒适。肝硬化代偿期或中度脂肪肝患者适合低强度运动,心率占最大心率的50%-60%,如散步(步速3-4公里/小时)、太极、轻柔瑜伽。运动中呼吸平稳,几乎不喘气,结束后无任何疲劳感。处于肝炎活动期(转氨酶明显升高、黄疸)、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出血)、肝性脑病等情况患者,需暂停运动,以卧床休息为主。
强度调整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初学者从最低强度开始,比如每次10分钟散步,每周增加5-10分钟的时长,或者略微提高步速,观察2-3天没有不适后再继续调整。要避免突然增加强度,比如今天散步,明天就改为慢跑,防止身体无法适应。
运动需以身体反馈为准。运动前应进行5分钟关节热身,避免空腹或餐后1小时内运动。若运动中出现肝区隐痛、心慌、头晕、恶心或运动后持续疲劳超过1天,说明强度过高,需立即降低强度或暂停运动,及时咨询医生调整方案。肝病患者运动的核心不是“练到多少强度”,而是“在病情稳定的前提下,通过温和运动改善体质”,过度追求强度反而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