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8-25 09:29
□吴艳伟
我家附近有一个早点摊,印象中至今已经营十三四年,每天去那儿吃早点、买早点的人都很多。
摊主是一对夫妻,50岁左右,丈夫瘦高,妻子中等身材,夫妻俩穿着款式相同的红色围裙。围裙上“欢迎光临”4个金黄色大字很醒目,一看就知道是自己用缝纫机缝制的,但做工很精细。大字下面用相同的金黄色布料缝制了一张大大的笑脸。夫妻俩迎来送往,自然大方,话语亲切,但因为都戴着口罩,我几乎没见过他们的“真面目”。
这么多年,夫妻俩每天都是天不亮就摆好摊位,热情招待顾客。丈夫负责炸油条,妻子负责卖豆浆和豆腐脑。丈夫一边将案板上和好的面整理出油条坯子下锅,一边用加长筷子翻动油锅里的油条,炸出的油条金黄,外酥里嫩。他还要随时给顾客打包,动作如行云流水。妻子一边盛豆浆、豆腐脑,给顾客端到桌上,随手把桌子清理干净,收拾顾客用完餐后的餐具。夫妻俩看似各忙各的,实则配合默契,心有灵犀。
有一次我去吃早点,准备付钱的时候,发现手机欠费了,不能扫码付款。我很是尴尬,红着脸羞愧地说:“老板,实在不好意思,我不吃了,麻烦您了。”正在忙碌的老板头也不抬,只说:“没事,您先吃吧,不给钱也没事。”他越这样说我越羞愧,忙说:“不了不了,谢谢您!”旁边有位大爷说:“没事,今天先吃了吧,钱明天再给也可以。我经常忘了带钱。等哪天有机会再一起给就行了。咱这老板没的说!”早春温暖的阳光笼罩着整个早点摊,我也没再推辞,坐下来吃了早点。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来,来到早点摊,夫妻俩已经在忙碌着了。虽然已过雨水节气,但早晨5点多的空气里依然带着凉意。丈夫正在往锅里倒油,为了让顾客吃上放心的早点,他们每天用的都是新鲜的油。妻子支起折叠小餐桌,每支起一个,就用手里的抹布把桌面来来回回擦几遍。我和他们打了招呼,付了昨天欠下的钱,然后就闲聊起来。
原来他们住在市郊的村子里,骑三轮车到这儿需要半个多小时。无论春夏秋冬,夫妻俩每天都凌晨两点钟起床,四五点出门。他们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在外地读大四,正准备考研;小女儿即将中考,学习成绩优异。说到两个孩子的时候,他们的语气里满是骄傲。虽然他们戴着口罩,我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们眼睛里的光芒。夫妻俩的早点卖到上午9点来钟,回到村里后,妻子再去工厂上班,丈夫去给本村种大棚的兄弟帮忙。夫妻俩靠着炸油条的手艺,靠着勤劳的双手,维持着家里的生计。
妻子发自内心地对我说:“我们的日子过得虽然苦点,但很舒心。家里老人虽然身体不是很好,但老俩在家互相帮衬,吃喝不用我们操心。两个孩子懂事,知道努力学习,也不用我们费心。谁家不是在过日子呢?”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她像是在安慰、鼓励自己,又像是在反问我。夫妻俩虽然不是很健谈,短短几分钟的交流,我感受到他们身上的朴实、坚韧、执着、向上,心中充满钦佩。
我们说着话,夫妻俩手里的活儿一直没停。妻子已经把所有的餐桌椅摆好,把卖豆浆、豆腐脑的摊位整理就绪,丈夫已经开始准备炸油条。这时,顾客也陆续走过来……
一根油条,一碗豆浆,解决了很多人的早餐;几根油条,几碗豆腐脑,方便了很多家庭。小城的生活节奏不紧不慢,正如夫妻俩的日子过得不疾不缓。在这座小城里,又有多少这样的夫妻,做着烟火气十足的小生意,方便了附近老百姓的生活?又有多少和这对夫妻一样平凡的人,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用他们的勤劳、顽强守护着自家日子那温暖幸福的烟火气?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此刻,清晨的阳光照射在每个人身上,一根根金黄的油条正在油锅里翻滚,早点摊上所有的餐桌前座无虚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