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走出教室,让“小四门”可知可感

——“研学课堂”正成为素质教育新范式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9-03 08:19


曲阳研学师生参观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曲阳新华书店供图

□保定晚报记者 刘向真

出发去研学,课堂不设限!

初秋的午后,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门前依然一片热闹景象。一群身着统一服装的中小学生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巨大的恐龙骨架,发出阵阵惊叹。“快看!这只是不是就是世界上脖子最长的恐龙?”带队老师笑着点头,开启了这场研学之旅的自然一课。

这只是保定研学热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保定市精心打造5条研学宝藏线路,涵盖博物探究、红色古城、国防军事、非遗传承等类别,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研学团队。从亲手触摸千年的古窑,到走进课本里的狼牙山,再到探寻太行山水乡间的自然奥秘,研学保定,见证成长,“行走课堂”在脚步中一一解锁。

“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早期的脊椎动物有什么吗?”在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的恐龙化石修复实验室外,孩子们把脸紧紧贴在玻璃上,看技术人员用小刷子仔细清理一块化石。

“昆明鱼!生活在5亿多年前!”学生李梓铭迅速回答出刚刚学到的知识,脸上写满自豪。

被史前生命的壮丽深深震撼着,孩子们不只是聆听,更是在思考、记录、提问。恐龙从繁衍到灭绝的故事,点燃了他们对自然奥秘的好奇心。许多孩子表示:“原来生物进化这么神奇!”“我以后也想研究古生物!”

“研学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深度体验。”古动物馆研学项目负责人介绍,馆方特别设计了《我在保定修化石》古生物科学实践课等研学课堂,让孩子们亲手参与化石清理和修复,认识化石修复的目的、意义及基本规范。

8月27日上午,这群来自曲阳的研学师生还走进了保定宴饮食博物馆。

十七中学子在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开展寻访抗战纪念馆活动。  市十七中供图

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孩子们穿行于古香古色的建筑与飘香的美食长廊,不仅了解到保定丰富的饮食文化,还聆听了一个个老字号背后的动人故事,从一味一景中读懂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随后的红豆酥手工制作体验环节精彩纷呈,孩子们从揉面、包馅到塑形,每一步都亲手完成,尽管动作稚嫩,却做得有模有样,大家在团结协作中学会了互助与坚持。当一块块香气扑鼻的红豆酥出炉时,每个孩子洋溢的笑脸是对“劳动与收获”最动人的诠释。

带队老师李楠告诉记者,这是课堂学习的延伸:“触摸历史、感知文化的感觉完全不同,孩子们对古生物的兴趣被彻底激发了,饮食文化也在可操作的生动实践中入脑入心。”

直隶总督署博物馆内,另一群学生正在上演一场探寻古迹、溯源历史的文化之旅。

“李鸿章先生在保定时推动了一系列洋务运动……”戒石坊前,初中生刘子涵有模有样地向同学们介绍。这座保存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成为了学生们了解近代历史的活教材。

“在这里背书上的内容,感觉完全不一样。”刘子涵说,“站在李鸿章曾经办公的地方,历史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能够近距离看到的场景。”

研学导师张老师表示,通过让孩子们化身“小侦探”的方式,趣味寻找守护瑞兽感受祥瑞文化,同时让古建筑研学活起来:“孩子们不是被动听讲,而是主动探究。在总督署,他们可以研究古代建筑工艺,讨论历史事件,甚至模拟清代审判过程。”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暑假期间,市十七中启动“抗战故事我来学”研学实践,组织学生们以实地探访、故事创作的方式,在历史的回响中筑牢信仰之基。

一一走过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保定军校纪念馆、保定市方志馆……学生们在各个纪念馆里认真记笔记,举起镜头化身“红色讲解员”将其中的英雄事迹凝练成一段段生动短视频,让峥嵘往事清晰可感——如此,历史也早已悄悄走进心里,顺着笔尖、透过镜头,变成新一代少年肩上的“传承”。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走进保定市城市展示中心调研学习。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走进高阳县非遗体验馆纺织印染工坊,百余人的亲子研学团队正认真地将漂亮的图案印在纺织品上。使用印花工具一推一刮间,成果绽放。

“这是我印出的手帕!”学生陈雨萱骄傲地展示作品。“很多孩子是第一次接触这些老手艺,”工坊负责人说,“他们眼中的好奇和专注,让我们看到了文化传承的希望。”

在保定市城市展示中心又是另一番景象。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工程系“张垣星火”研学队以“感知历史文脉,洞察规划蓝图,聚焦产业动能”为主题,重点围绕保定市的历史文化、城市总体规划、发展定位以及特别是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汽车产业布局在此展开了深入调研与学习。

“保定不愧是‘中国汽车城’之一。”研学中,最令电气专业学生们兴奋与关注的是对保定市汽车产业布局的深入了解。学生们围着讲解员提问、深究,咨询近年来我市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全力冲刺的布局,探讨高能量密度电池、高效电驱动总成、智能充电网络、车路协同等产业技术难题与发展方向。

“这个夏天更多的孩子走进城市展示中心,开启‘读懂家乡’的研学之旅,我们共接待研学团队569人次,公益接待15678人次,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段关于探索、成长与热爱的故事。”展示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研学旅行不是简单的游玩,而是开放式的课堂教育。”保定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保定发展研学旅行,可谓“得天独厚,水到渠成”。保定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这是打造多元化研学线路的坚实基础。“你想探寻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我们有以中国古动物馆为核心的博物研学线;你想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波澜,我们红色古城线涵盖了直隶总督署、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光园、淮军公所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节点;你想体验非遗的匠心与传承,我们就能带你走进老胡同里的工坊,亲手扎染、编结、听一曲婉转的保定老调;此外,我们还在持续挖掘‘百馆之城’的资源潜力,将分散的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串珠成链;结合时下热点,我们开发了‘跟着电影去研学’等沉浸式、趣味性的新线路。每一条线路都有其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实践内涵。”

该负责人强调,市文广旅局致力于将保定的文化资源有效地转化为教育资源:“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每一次保定之行都成为一堂生动精彩的‘行走的课’,让同学们在亲身实践中见天地、见历史、见未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