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以改革创新担当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保定市扎实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综述

来源:作者:时间:2025-09-07 08:25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教育强省。

保定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工作的部署要求,以坚持人民至上的情怀、改革创新的担当,全力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品质教育。

五年来,“1530”工程深入实施,走出一条汇聚全国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地级市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新路径;

教育质量已经实现“五年五提升”,全市考入“双一流”大学的人数逐年快速增长;

全面推行午休“躺睡”工程,目前覆盖范围持续扩大,近5万名中小学生从中受益;

积极开展校园餐改革,让学生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满意度调查显示,家长对“学校硬件”“教师水平”“课程质量”的好评率分别从五年前的68%、72%、65%提升至95%、94%、92%;

创办了全国第一所由全国性学会组织、地方政府和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合作举办的教师教育学院——双卓教育学院,成立了河北省首家孤独症学校——保定市融星实验学校;

成为了全国首例市域职教组团出海城市,省级研学体验基地、示范校数量居全省首位……

2021年11月,保定成功获批全国地级市中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点;

乘势而上,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科学教育示范区、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等多个试点接续落地,保定教育在全国全省的引领力示范力显著提升。

以深化“1530”工程改革为切口,不断筑牢教育发展根基

2021年,保定市召开首次教育创新发展大会,对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出部署,确定“三年大变样、六年大改观”目标,启动实施“1530”工程,把振兴县中教育作为小切口,挺起现代化教育强市建设硬脊梁。

“1530”工程即1个名校长导师团队帮扶培养5名保定校长学员、30名教师学员,分层带动、链式发展。由此,“1530”,这组数字有了特殊内涵。

2022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提出现代化教育强市的标准,即上好学、教师强、生态优。

2023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提出落实好“百千万”目标,即五年时间培养造就百名左右教育家型的卓越校长,培养千名卓越教师、万名骨干教师,促进全市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2024年庆祝教师节座谈会上,提出要牢牢把握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的目标任务,坚定不移深化教育领域改革。

自2021年以来,保定市委、市政府接连对教育工作作出整体部署,推动“1530”工程深入实施,全市教育事业呈现出创新融合、突破发展的态势。

在人大附中名誉校长、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会长刘彭芝积极推动下,保定持续深化与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合作。

五年间从北京、上海、重庆等15省(区、市)引入名校长、名师团队,覆盖人大附中、成都七中、桃源一中在内的20余所全国顶尖名校。

先后出台《保定市基础教育高品质发展三年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改革文件,以及160余条教育创新发展配套措施,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策保障。

河北大学双卓教育学院的成立,进一步拓展了“1530”工程的内涵。目前,累计共有198位来自北师大、人大附中等地的全国知名专家、校长为学员授课,系统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全市已累计建立校长工作坊38个,教师工作坊169个,吸纳校长教师1300余人,覆盖全市中小学330所。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一步一个脚印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依托“1530”工程,深入对接全国优质教育资源,改革动能持续厚植,教育工作迎来了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以民生需求为改革导向,破解“有学上”到“上好学”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

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对“上好学”、接受更好教育和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期盼更加强烈。

保定对提高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整体部署,破解关于教育的急难愁盼问题。

围绕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强力推动学前教育改革,仅2024年,全市公办幼儿园新改扩建27所,新增学位4500个,五年间全市幼儿园公办率由53.21%提升至60%,普惠园覆盖率由80%提升至88.56%。

2022年,保定市成功获批第一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2025年6月,保定市铁路幼儿园、清苑区第二幼儿园等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生态友好幼儿园”。

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推动县域范围内以“直管学校+委托管理学校”模式开展紧密型集团化办学。全市已成立基础教育集团186个,成员学校1320所,惠及中小学生90万名。农村学校通过“集团内师资轮岗、课程共享”,硬件设施达标率从五年前的75%提升至98%。

随着集团化办学的持续推进,五年内“跨区择校”人数下降65%,90%以上家长表示“愿意让孩子就近入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满意度调查显示,家长对“学校硬件”“教师水平”“课程质量”的好评率逐年提高。

大力推动县中振兴改革,实施“县中质量提升专项行动”,通过“名校结对帮扶、骨干教师下沉、硬件提档升级”,推动县域高中教学质量大幅提升。

五年来共选派800余名城区高中教师赴县中支教,改造县中实验室、体育馆等设施46处。

积极推进课后服务改革,全市177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五年内引入科技、艺术等特色社团课程2100余门,学生参与特色课后服务比例从45%提升至88%,家长对课后服务满意度达96%。

积极探索“阳光分班”改革,依托“惠保定”平台开发阳光分班系统,将学生、师资均衡分配到各个班级,实现了班级人数、男女比例、师资配备均衡,切实解决“择班”“择师”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统筹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印发《保定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落实方案》,成立河北省首家孤独症学校——保定市融星实验学校,填补了区域内孤独症儿童专业教育的空白。

系统推进中小学美育改革,以阜平县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唱响冬奥会”成功经验为契机和突破口,持续推进“马兰花开遍太行山”美育工程,形成了“每天唱支歌、高效音美课、课后常训练”的常态化工作格局。

全市近2000所中小学校、2.8万个教学班、140万名中小学生坚持开展班级合唱活动,基本实现了班班有歌声、校校有活动、县县有展演,让美育的种子在保定“遍地开花”,唱响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主旋律。

从“舌尖”到“衣衫”,从“课间”到“午休”,保定围绕学生校园生活关键场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切实提升学生在校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全力推进校园餐改革,印发《保定市教育局关于规范学校食堂管理的通知》,全市905所公办学校全部纳入集采平台,让学生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规范校服采购流程,创新引进“中小学校服互联网管理平台”,学生和家长通过平台自主选购并进行线上支付,增强采购透明度。

积极探索课间活动改革,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义务教育学校课间由10分钟延至15分钟,并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

全面推进午休“躺睡工程”,通过采购“躺睡椅”、购买床垫等方式实现学生午休从“趴睡”变“躺睡”。目前,工程覆盖范围持续扩大,近5万名中小学生从中受益。

基础教育改善提升的同时,高等教育也实现跃升发展。河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驻保高校共建“环高校创新知识圈”,向内涵式发展扎实迈进。

通过全方位的改革,学生心理健康普查显示,“对学校生活满意度”从五年前的78%提升至91%。

保定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通过深化改革推动教育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职业教育改革为引擎,推动教育与城市同频共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2021年11月,保定市正式成为全国地级市中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点。

保定市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累计新增投资26.3亿元,大力推进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职教改革扎实迈进——

深化职教园区改革,占地600余亩的保定市职教园区已入驻多所中职院校,和周边的立中集团、长城汽车产业园等形成“产、学、研、商”于一体的战略叠加区,常驻师生约1万人,每年仅为长城汽车公司就提供实习就业学生近400人。

创新职普融通改革,2022年,定兴县北河中学开办经省教育厅批准的第一个职普融通实验班,目前已推广到9所学校,2024年计划招生500人,报名人数却高达4100余人,生源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

聚焦产教融合改革,组建“保定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职教集团”等10个产教融合集团,五年培养技能型人才8万余人,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75%。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在全省率先开展高职教育下沉县域办学试点,设立高碑店、清苑等5个县(市、区)域分校区,围绕县域特色产业开展高职教育。

据统计,全市23所中职学校与京津地区117家企事业单位达成长期合作协议,21所中职学校与京津32所中高职学校达成合作协议,入选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37家。

自职教改革启动以来,保定15项工作荣获国家级荣誉和奖励,17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中职达标率全省第一;斩获世赛金奖实现历史突破……

保定市不断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推动形成了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

以教师队伍改革为抓手,推动“三支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提到更加重要位置部署,凸显了强教必先强师的鲜明导向。

市委、市政府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坚持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在抓好教师队伍的基础上,狠抓校长队伍和教育局局长队伍建设。

对校长提出了“要有事业心、有理想目标、有赤子之心、善于研究、勇于实践”等12条标准。

持续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出台《保定市师德师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累计评选“河北省师德标兵”204名、“最美教师”300名。

引进培育高素质教师队伍,五年来,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共补充教师近1167人,其中包含679名高层次教师。“国培、省培”项目累计培训教师25345人。

以清苑区为例,清苑区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并重,五年累计组织校长教师线上线下与南开中学专家交流研讨500余人次。推进与河北师范大学战略合作,开展小学种子骨干教师培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1.2万人次。

聚焦乡村教师队伍改革,五年来,累计为乡村学校招聘特岗教师1.3万余人,为450余名省属公费师范毕业生精准匹配乡村教育岗位,累计培育乡村优秀教师448人。

深入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构建骨干型—杰出型—卓越型—教育家型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梯次。

五年来评选出市级卓越校长19人,卓越教师42人,到2028年,全市将培养造就百名左右教育家型卓越校长、千名卓越教师、万名骨干教师,整体提升全市教师队伍素质。

教育局局长是教育系统的当家人,局长的情怀怎么样、水平怎么样、作风怎么样,直接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教育兴衰。市委、市政府着力推进教育系统领导班子改革,明确要求教育局班子成员要有教育岗位经历,确保专业人管专业事。

如今,保定已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通过扎实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现代化教育强市的目标越来越近,让保定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优质教育,能有好的前途;

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要、民以尊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生态蔚然成风。

五年来,保定教育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促发展。新时代新征程,保定将继续坚定不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向着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的目标奋勇前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撰稿人:宋高峰 鲍俊峰 王亦凯 赵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