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时间:2025-09-10 08:22
□保定日报记者 王 黛 程雅洁
26所学校荣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校”“体育传统特色示范校”等称号,563名教师近年获市级以上表彰,全县升入“双一流”高校人数持续高速增长……9月8日,在保定市定兴县教育创新发展大会上,一连串亮眼成绩展现该县教育事业提质增效的强劲势头。定兴教育正以创新为引擎、以实干为路径,全面推进教育资源优化、师资强化与体系升级,努力构建现代化教育强县新格局。
锚定“1530”工程,构建多维强师体系
“自2021年保定市启动“1530”工程以来,我们将其视为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的核心抓手,高站位谋划、精细化组织,全面对接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借助全国优质教育资源系统性推动基础教育整体跃升。”定兴县教育和体育局局长齐小刚介绍。五年来,双方围绕学校治理、课标落实、学科建设、课程创新与教师发展等领域开展深度协作,共同打造了以“聚焦课标、深度教研、示范引领、提升素养”为特色的系列教研活动。通过课例观摩、骨干教师专题报告、跨校专题研讨、常态化线上交流等多元形式,有效提升了定兴教师的理论素养、专业能力与教科研水平。
2023年10月,定兴县特邀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15名骨干教师赴当地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振兴县域教育定兴实验基地,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以课例展示、主题微讲座、互动评课为核心环节,组织全县初高中800余名骨干教师全程参与,实现了教学理念与课堂实践的高效对接与深度融合。此类跨区域教研不仅带来教育理念的革新,也极大促进了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截至目前,定兴与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已开展不同层次的线上集中交流182场,参与教师达2.8万人次,组织深度互访5次。这些活动在推动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模式、规范教学管理、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生进行室外拓展训练。 陈娟 摄
河北大学双卓教育学院的成立进一步拓展了“1530”工程的内涵与外延。“我们精准对接其高端培训资源,自2023年以来共分两期五个批次,系统组织校园长、青年管理干部及一线骨干教师等关键群体参与高端研修,实现了管理岗与教学岗、基础教育各学段的全覆盖。”齐小刚说,培训采取“主会场+分会场”“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除现场参训人员外,还组织高中教育干部、学科教师及各乡镇中小学校长同步收看相应学段课程,极大拓展培训受益范围。据统计,双卓培训开展以来,定兴县累计参训人次达1.1万,二级培训延伸覆盖2.5万余人,形成良好的示范辐射效应。
为全面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定兴县充分发挥443名省市名师、120名县级学科带头人及13个县级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在小学学段成立6个研训共同体,初中学段成立5个研训共同体。每个共同体成员校覆盖县城与农村、公办与民办不同类型学校,有效打破校际壁垒,构建起“教研室—研训共同体—学校”三级联动教研体系。 (下转2版)
“共同体每学期举办3次轮值承办式活动,依托校本研训推选优秀教师进行课例展示,并由教研员做专题微讲座深入剖析。”定兴县教育工委委员韩桂刚介绍,目前,全县已有76所学校承办活动,1400余人次参与课例展示,校际教研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在师资补充与结构优化方面,定兴持续加大编制资源统筹与公开招聘力度,2020年以来累计补充教师1089名,2025年新招聘155名。目前,全县专科以上学历教师达5413名,占比100%,其中本科学历教师4458人,占比82.36%,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强师战略成效显著。今年2月,定兴三中高三政治教师李玉芹成为全省首批63名燕赵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之一;全县15名教师分获省级、市级荣誉,近年来累计563名教师获市级以上表彰,教师专业成长进入快车道。
聚焦民生需求,持续夯实教育硬件基础
定兴县始终坚持把教育资源投入作为提升区域教育品质的关键支撑,连续11年将教育项目列入县政府民生实事清单,持续推动教育资源扩容提质。2022年以来,累计投入各级各类资金5.09亿元,实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8个,新建、改扩建、维修学校96所,新增学位14480个,极大缓解学位供给紧张问题。
在学前教育方面,定兴不断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城乡幼儿园布局,重点发展公办园。今年新建成的定兴实验幼儿园即将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扩增优质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与此同时,该县统筹推进占地超500亩的职教城建设,加快总投资5.6亿元、占地189亩的职教城一期项目,为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县财政专项投入1000万元,用于全县学生机、教师机、多媒体设备及实验室仪器更新补充,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作为定兴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今年9月,位于城东的定兴县第五中学正式投入使用。该校是县重点规划建设的现代化初级中学,占地121.6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总投资逾2亿元。学校采用前瞻性建筑设计理念,配备完善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建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田径运动场及室内篮球馆、体操馆、艺术体操馆等专业场馆,为开展学科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供优质的硬件保障。
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构建现代职教体系
在职业教育改革进程中,职普融通正成为破解教育结构难题的重要路径。2022年5月,定兴县北河中学被确定为河北省首所职普融通改革实验校。经过三年探索,学校以教学互融、学籍互转、双向融合贯通为机制突破口,为学生提供在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之间二次选择的机会,有效打通普职教育之间的制度性壁垒。
“我校职普融通实验班现设计算机应用和会计事务两个专业方向。高一年级,实验班学生同步学习普通高中全部文化课程,使用普高教材,参加全市统一考试,同时嵌入两门职教专业课程。普通高中学生在高一阶段除文化课外也开设职教基础课程。高一结束后,两类学生均可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及成绩表现,重新选择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方向,实现学籍互转。”定兴县北河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常树刚介绍。
2023年6月,河北省职普融通改革推广现场会在北河中学召开,“普通高中办职普融通实验班”的“北河模式”获省教育厅专题推广。今年6月,该校首届职普融通实验班学生参加高考取得优异成绩:127名学生中,本科上线39人,占比30.7%,高职单招和专科上线率100%,真正实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办学目标,为学生多元发展开辟新路径。
另一方面,定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通过创新办学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持续推动产教融合改革。学校与保定长城汽车有限公司、大迪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建设汽车运用与维修、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专业,落实“双主体”育人机制。学校与保定长城汽车有限公司(定兴分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协议,设立“长城校区”,打造“厂中校”合作模式,双方在互认挂牌、人才培养、就业推荐、顶岗实习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与吉利汽车集团凯悦汽车大部件制造(张家口)有限公司就“成蝶计划”典型生产实践项目达成合作意向,通过校企协同推进生产实践型教学,有效整合资源,实现互惠互利。
“在打造产教融合实践平台方面,我校与河北物华创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积极谋划,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利用企业厂区资源,整合学校高低压电工、高空作业、电焊等专业实训设备,建成集学生实训、工人培训、技能考核与取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为实现“教室与车间、教学与生产”无缝对接提供良好条件。”定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党支部书记、校长李成祥说。
坚持五育并举,涵养学生综合素养
定兴县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不断构建全面培养、协同育人的教育体系。
德育为先。定兴县推动建立“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推进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队伍,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紧扣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传承红色基因,强国复兴有我”“行走的思政课”等系列主题活动,通过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知识竞赛、文艺展演等形式,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智育为重。该县着力提升中小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幼小初高各学段有效衔接;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摒弃单纯依赖时间堆砌和题海战术的旧模式,强调高效课堂、鼓励质疑探究,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知识整合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级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及科技大赛,以赛促学、以评促优。
体育为基。全县以落实“每天校园户外锻炼两小时”“两操一课”为切入点,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体教融合,大力推动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各校每年开展春(秋)季运动会及足球、篮球、乒乓球等比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各类青少年赛事活动,近年向上级输送优秀运动苗子24名。在2025年京津冀青少年邀请赛暨2024-2025赛季保定市“奥运冠军之城杯”U系列比赛中,该县多名运动员在跆拳道、乒乓球、武术散打等项目中取得优异成绩。
美育为要。2024年6月,由北京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发起的“爱的启蒙”校园美育公益项目在定兴县启动。该项目为期三年,通过覆盖整个小学阶段的60个主题课程系统促进儿童美育发展。此外,全县构建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教学模式,开齐开足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并在中小学校全面实施“马兰花开遍太行山”班级合唱工程,确保“人人都参与,班班有歌声,校校有比赛”,有效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劳动为本。2022年,定兴县获评河北省首批省级劳动教育试验区。目前,全县已建成省级中小学生劳动与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个、市级2个、县级12个,形成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多层次实践教育体系;组建“专职+兼职+校外”三维劳动教育师资队伍600余人,开发京绣制作、京剧盔头制作、兰花组培与扦插、蔬菜种植与养护等特色校外课程;打造农耕体验、花卉养殖、智能工厂参观3条精品研学路线,每周分批接待师生,年服务超2万人次,真正实现“农田变教室、农民变老师”的教育创新,为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
以创新聚势能、以实干提质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定兴县正在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推动教育和体育事业再上新台阶,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