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5-10-12 14:56
□保定日报记者 任奕葳 王 娜
保定市康复医院护理部近日在全院各护理单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月活动,各科室护理工作者深入病人身边,切实了解患者需求,在精准的诊疗之外,用细腻的关怀把病房变成充满暖意的港湾。
64岁的王英因腹痛1天伴停止排气、排便,夜间腹痛加重,一脸痛苦地在家属陪同下急诊入院。值班护士遵医嘱给予相关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由于家中还有年幼的外孙独自在家,王英催促老伴赶紧回家。但老伴看到王英又是输液管路又是胃肠减压管路,一个人下地活动都困难,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色。护士见状赶紧把科室准备的“负压引流器防脱落收纳小布袋”拿了过来。这个小布袋就像一个小书包,包袋用来收纳负压引流器,肩带可以挎在肩上或脖子上,既解放双手,更减少活动时管路牵拉脱落的风险。带上“小布袋”后,王英一个人也能下地活动了,家属见状放心地离开了。
如今,靠着护士们自行缝制的“小布袋”,许多被胃肠减压或颈部伤口的负压引流器“拴”在病床上的患者,都能下地活动了。
推开心内科病房的门,最先闯入眼帘的不是冰冷的仪器,而是悬挂在床头五颜六色的气球。患者张建新,阵发性发憋、气短21天,去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10天,为进一步康复治疗来我市康复医院就诊。入院后CT显示肺不张,医生建议呼吸功能锻炼,护士们也每天指导患者呼吸的方法,可是由于传统训练方法枯燥单调,掌握起来有难度,而且患者术后伤口疼痛,不敢深呼吸,所以收效甚微。
如何让患者愿意练、轻松练呢?护士们想了个好办法:吹气球。“用鼻子缓慢、深长地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腹部鼓起,使肺部充分扩张。缓慢、均匀、持续地将气体吹入气球,非常好……”责任护士小蔡每天都会去病房进行吹气球训练指导,同时还建立了吹气球日记,记录患者吹气球的数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张建新胸闷等症状缓解,CT检查结果显示肺不张明显好转。同病室的患者也想尝试,护士们为他们采取悬挂式气球吹摆训练,指导患者正确吹气。现如今,病房里每天都会上演“吹气球比赛”,护士们还专门做了“气球装饰墙”。
在医院的“能量补充站”里,放置了独立包装糖果、饼干、牛奶以及一次性餐具等,方便低血糖患者取用;病房的呼叫器、开关、床档上的夜光贴,深夜里为患者提供便利;小小药盒上的“服药时间标贴”,形象的图片代表不同服药时间,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可重复书写磁力板,让意识清晰但不能言语的患者,写出自己的需求;还有药品分割器、便利微量秤、冷藏便携收纳盒……物品虽小,却给患者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帮助。
除了这些方便患者的暖心小物品,该院护理部还很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考取二级心理咨询师的护士程优嘉牵头成立心理护理小组,通过日常小课堂,提升科室护士心理护理能力,解决患者心理问题。综合内科的护士们为每位情绪不稳定的患者提供一本情绪疏导日记,护士定期与患者交流日记内容,及时发现患者情绪问题并给予心理疏导,真正做到既治病,又“治心”。
在神经康复二病区病房,走廊文化墙上,一个个感人的康复故事,激励着每一位住院的病人;“健康园地”展示各类宣教二维码,患者可以按需扫码,了解健康知识。内分泌消化科为每一名出院患者发放出院“连心卡”,肛肠普外科为手术后的病人送上一份出院温馨“告知卡”,卡片上注明出院后注意事项、复诊时间、科室电话等。一张小小的卡片,让护理的温度在出院后不断延续。
该院护理部主任王书云表示,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蕴藏着护理人员对患者最深的牵挂,“把温暖藏在每一个护理瞬间,让患者满意,始终是医院不懈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