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从“83”到“6679”:永不褪色的“刘老庄连”之魂

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5-10-17 09:07

编者按  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82名官兵在江苏淮阴刘老庄,与千余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战后重建,连队花名册序号从“第83号”启程,至今已传承至第6679名战士。“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连魂精神,如烈火在一代代官兵血脉中奔腾。

□保定日报记者  李 岩  刘 琦

“我是‘刘老庄连’第6510名战士!”

“我是‘刘老庄连’第6672名战士!”……

9月15日,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某旅“刘老庄连”11名身披“新时代刘老庄八十二勇士”绶带的官兵昂首列队,誓言震彻云霄。

每年,连队都以这样的方式告慰英灵,更激励后来者:“只有成为尖刀上的刀尖,才配与八十二勇士齐名。”

“有我在,连旗不倒!”一句誓言,跨越82载光阴,依然滚烫。一代代的“刘老庄连”战士在新时代的强军路上,践行着保家卫国的誓言,书写着更多感动和传奇。

战旗之下:一个人的受阅,一群人的冲锋

“我是‘刘老庄连’第6673名战士,我将誓死捍卫连队荣誉,守卫英雄战旗,若有强敌来犯,我定会用生命保卫祖国。”当副连长王宸一凝视手中那枚“八十二勇士”胸章时,思绪再次被拉回那个光荣的时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他高擎“刘老庄连”战旗,在天安门前经过,“战旗的重量,就是生命的重量。”

今年3月,王宸一从兄弟单位调至“刘老庄连”。第一次走进荣誉室,站在绣着“刘老庄连”四个大字的战旗前,这个钢铁般的汉子久久无言。“那一刻,作为连队一员的我才明白,‘英雄传人’不是称号,是烙进骨血里的使命。”

为当好擎旗手,他在阅兵集训时,对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姿态都精益求精。“我将擎起的不仅是一面旗,更承载着八十二位英雄的精神,凝聚着新时代中国军人的担当。”

阅兵当天,战旗猎猎,掠过天安门广场。电视镜头特写定格在“刘老庄连”四个大字上,王宸一眼中闪着光:“那是我们全体官兵——从‘第83号’到‘第6679号’,一起在接受检阅。”

陆军某旅“刘老庄连”举行“新时代刘老庄八十二勇士”颁授仪式(2025年9月15日摄)。刘琦  摄

113秒:维和战场上的中国速度

连队的荣誉室内,收藏着班长王祥的一块漆面斑驳的秒表。屏显已泛黄,时针仍铿锵。

2023年,“刘老庄连”赴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王祥担任快速反应班班长。第一次出动,用时3分45秒——已达联合国规定时限。但他摇头:“作为中国军人,还可以更快。”

王祥找来一块秒表记录每次出动时间,这成了他带领战友们向极限发起挑战、与时间赛跑的记录和见证。为细化出动流程,王祥将披装、取枪、登车、机动4个环节拆解成近40个动作点,以秒细化时间刻度,逐点逐秒强化训练;为缩短登车时间,他逐帧回放训练录像认真复盘,严抠队员痼癖动作,带头测试百余次,身上被车体磕得青一块紫一块。

联合国战备能力检验评估考核当日,快反班全员如利剑出鞘——113秒!“这个速度,只有中国军人能做到。”联合国官员由衷赞叹。

“走出国门,头戴蓝盔,我们代表的就是中国!”王祥说,“‘刘老庄连’的兵,就是要用最高标准,告诉世界何为中国军人。”

赓续接力:170个刘老庄人的使命奔赴

演练场上,战士杨永杰裤腿渗出血迹,他却一笑:“训练就是肉皮和地皮的较量。”杨永杰是刘老庄人。从小他就记得每年3月18日,乡亲们自发前往淮阴八十二烈士陵园祭奠。“在我们那儿,能到‘刘老庄连’当兵,是天大的光荣。”

2015年,杨永杰报名参军踏上圆梦之路,机缘巧合下光荣地成为“刘老庄连”战士。他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家人,“他们听了比我还高兴。”父亲说:“永杰,这个连队对咱们刘老庄有恩,你要争气,为连队争光。”

为了这句话,从新兵连到老兵连,练体能,别人长跑穿沙袋背心,杨永杰要外加沙袋绑腿,别人每天跑1次他每天跑2次、3次;练技能,他积极向一专多能跨界,复合能力不断拓展……2018年,杨永杰以综合第一的成绩从教导队结业。他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被评为集团军“优秀教练员”。今年3月18日,他被连队评为“新时代刘老庄八十二勇士”。

82年来,已有169名和杨永杰一样的刘老庄籍战士接过“刘老庄连”的战斗编号,其中不少人成为连队训练尖子,名字被载入连队荣誉册,一如82年前,那群守护他们家乡的人。

“0日”战争:随时准备消灭来犯之敌

“距离下一场战争打响,还有0日。”“刘老庄连”营房门前的电子屏上,这行红字昼夜不息。“‘0日’不是等待,是随时出击。”连长朱明朝说。

“指挥车遇袭,连长‘阵亡’……”不久前的一场合成营战术演习中,排长张启军接到导调指令,他从容接替指挥,“无人机前出侦察”“火力分队进行压制”,而后依地形临机应变,指挥官兵在多种专业力量配合下以迅猛凌厉的“组合拳”,成功拿下战斗。

“平时敢把自己逼上绝境,战时才能绝处逢生。”朱明朝说,连队官兵立下“三个不满足”铁规:不满足大纲要求、不满足常规练兵、不满足单个过硬。官兵们通过挑战装备性能边界,突破生理、心理极限,把自己锻造成一颗制胜的“子弹”。“以前觉得步兵能冲锋就是本事,如今一个班就能协同炮兵火力打击、呼叫对空火力掩护,真正形成了一个精干多能的独立作战单元。”朱明朝一脸兴奋。

“军事领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没有人会是永恒的胜利者。”虽然这场演练以胜利告终,但在随后的复盘总结会上,朱明朝带领官兵从战斗细节入手,“抠”出需要在下一场演训中需要改进的问题。紧盯下一场战争,打赢下一场战争——这是“刘老庄连”每名官兵的胜战追求。

夕阳下,连歌嘹亮:“八十二位英雄打江山,新一代来接班……”从“83”到“6679”,变的是一张张年轻面孔,不变的是一腔腔英雄热血。一代代后来人用今天的一切努力,回答着82年前的牺牲。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