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5-10-20 08:47
白鹤江为学生传授摔跤技艺。 受访者供图
□保定日报记者 邱恩宇 见习记者 赵炎彦
10月15日,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来自保定市的“摔跤爷爷”白鹤江入选。12年来,他免费带领孩子们练武,培养出3名国家健将级运动员、8名国家一级运动员、7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孩子们在各类赛事中摘得200多枚奖牌。
清晨,在莲池区南沟头村的一处院落里,尘土飞扬间夹杂着此起彼伏的呐喊声。六亩见方的土操场上,杠铃片、石锁整齐排列,二十几个孩子弓腰扎马步。场边白鹤江声音洪亮、穿透喧嚣:“腰沉腿蹬,力从地起!想在赛场上赢过别人,日常就得练别人没练的功,吃别人吃不了的苦!”
1956年出生于摔跤世家的白鹤江,四五岁便跟着父辈在村头院落里练摔跤基本功;18岁入选河北省中国式摔跤队,由中国跤转学国际跤,在省城训练馆常常自己加班练习。
离开专业队,白鹤江回到家乡做生意。1993年中国式摔跤退出全运会比赛项目,赛场上呈现的机会越来越少。想到中国跤一些精湛动作可能面临失传,“一定要将中国式摔跤传下去”的念头在白鹤江心里生根发芽。
2013年,儿女们都已成家立业,白鹤江决定重拾梦想。他自掏十几万改造了村里的废弃厂房,“直隶国术馆”五个字刷在馆外墙壁上;翻出积灰多年的摔跤服,开始免费教孩子们摔跤。
“起初并不顺利,哪怕我免费教学,生源也是问题,几乎没有多少孩子愿意来。”回想过往,白鹤江不胜唏嘘。
为了让更多孩子了解中国式摔跤,白鹤江带上自己写的招生宣传单,蹬着自行车跑遍周边十几所中小学,去讲解、去宣传。渐渐地,有一些家长愿意把孩子送过来试一试,学员从十几人到几十人,最多时达到百余人。
为了方便孩子们更好训练,白鹤江找来祖传的石锁、石印,还把一些传统农具改造成实用训练器材。现成的杠铃片磨手打滑,他便买来5厘米厚的铁板,找专业车床机打造过肩摔专用训练器具。尽管训练都安排在课余时间,但担心耽误孩子们学习的白鹤江,在摔跤馆专门放置一排小课桌,方便提前到的孩子做作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白鹤江的指导与关爱下,孩子们进步飞速。2023年,16岁的郭宇航登上中国式摔跤全国青年锦标赛第三名的领奖台,获得申请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这个曾经白胖松软的“小胖墩”在两年训练后变得刚劲矫健。还有更多故事在这片土操场上生根:不爱说话的刘雨莫变得活泼开朗,家境贫寒的张雅丽通过选拔进入河北省女子柔道队,8岁的孙晨珺取得2024年河北省青少年中国式摔跤锦标赛亚军……
12年过去了,直隶国术馆的大门依旧免费敞开,一批批学生来来走走,千余名孩子与中国式摔跤结缘。白鹤江的教学生涯里有甜也有咸,但更多学生和家长爱他、敬他,和他成了一家人,大家亲切地称呼他“摔跤爷爷”。
今年4月23日,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为“摔跤爷爷”白鹤江颁发“正能量特别奖”并授予一万元奖金,他早已规划好用途——6000元购置杠铃,3000元修缮训练场屋顶,剩下的1000元购置石锁……
谈及未来,年近古稀的白鹤江眼中满是憧憬与坚定:“只要我还能动,就会一直守着这个土操场,把跤术传承下去。无论孩子们将来是否走专业道路,我都希望这段经历能让他们学会坚持、拼搏、上进。”
白鹤江的希冀伴着练功声,久久回荡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他的步伐自信有力,迈向他教学的第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