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5-10-21 08:34
工作中的张宏伟。受访者供图
□保定日报记者 邱恩宇 刘 佳
“感光乳剂看起来是乳白色,它是胶卷的‘视网膜’,负责捕捉和记录每一束光,最终形成我们看到的照片。”10月14日,在保定市新秀学校“劳模工匠进校园”主题宣讲活动中,乐凯集团医疗研发首席技师张宏伟用形象比喻生动讲解感光乳剂的作用。从车间到讲堂,张宏伟将数十年胶片生产的实操经验转化为生动知识,让“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发芽。
从2002年踏入银盐感光材料生产领域至今,张宏伟用“专于一行、精于一业”的坚守,带领团队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让中国感光材料在航天、档案、工业检测等高端领域站稳了脚跟。
近日,全国首批200名大国工匠人才名单正式发布,这位深耕医用影像材料领域23年的“技术尖兵”,凭借对工艺精度的极致追求和多项技术突破,成功跻身其中。
2002年,河北化工学校毕业后,张宏伟走进乐凯车间。“我在学历上没有优势,初到暗室连仪器都摸不准,只能跟着师傅一遍遍练。每天要涂布上百张检测卡,没事儿就去公司图书馆翻看专业书籍,关键章节几乎能背下来。”张宏伟笑着回忆。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公司技术比武双冠王,让张宏伟从中级工直接跃升高级工。2013年,31岁的他成为乐凯最年轻的高级技师。
对于技术人员来说,真正的考验在生产线。
胶片的质量和性能取决于乳剂颗粒精度。乳剂是具有感光特性的乳状涂料,通过涂布工艺均匀涂到片基上就可以制成感光胶片。而在乳剂制备过程中,颗粒度的控制是最难一环。
2020年,客户一句“感光度再提高一点,否则就要换购国外产品”刺痛了张宏伟的心。“当时乐凯乳剂精度为0.1-0.15微米,高端市场被国外垄断。我们下定决心,必须打破技术瓶颈,一定要把乳剂生产水平提上去。”张宏伟说。
上千次试验,两年时间攻坚,张宏伟团队攻克温度、搅拌速度等十余个参数难关,将精度提升至0.05微米。数据上看似小小的跨越,却让产品稳定性提高50%,一举打破高端工业胶片国外公司的垄断。
此外,团队新开发的档案级缩微胶片,成功克服感色范围及超高温加工的技术难题,升级版数字档案胶片更是突破了纳米级双注卤化银颗粒技术壁垒,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次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确保国家档案安全自主性。
更令人振奋的是溴离子浓度传感器的国产化突破。曾经的进口件价格贵、易坏,技术卡脖子的滋味不好受。张宏伟带领团队从分析化学、电化学、机械加工等多个学科基础知识学起,手绘图纸数十张,历经几十次迭代,最终造出成本仅百元左右的替代产品,让采购成本直降99%。
一个人的努力撑不起整个行业发展。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保定创新工作室领办人,张宏伟带领团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他独创的“三工序掌握法”,让班组80%成员实现一专多能,成功培养包括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技师、技术能手等十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室孵化3项发明专利,转化9项技术成果,形成强大的技术攻关团队。
谈及入选全国首批大国工匠人才名单,张宏伟说:“工匠精神不仅是对技艺的极致追求,更是一种传承与担当。我会把这份荣誉转化为动力,继续坚守在技术创新一线,聚焦关键技术难题,勇攀高峰,用更多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回应时代需求,不辜负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