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5-10-30 08:43

□市委办公室 市委研究室联合调研组
涿州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来涿考察时的殷切嘱托,认真落实省委和保定市委关于文化旅游和提振消费的部署要求,重启停办十七年的“通会灯市”,以千年文脉激活经济社会发展。双节期间“通会灯市”累计接待游客近35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高达90%,60%为省外游客,以北京、天津为主。游客旅游总花费7.35亿元。央视《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晚间新闻》三度聚焦,展现了涿州“23·7”灾后恢复重建的城市坚韧与新生,赋予了传统文化遗产新的时代价值。市委办公室、市委研究室联合围绕涿州市重启“通会灯市”工作进行调研,深入挖掘涿州市积极探索文化传承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共赢新路径的经验做法。
一城灯火
实现文化民心与经济实效的全面丰收
“通会灯市”为“涿州古八景”之首,肇始于汉代元宵祈福,兴盛于唐代商贸交融,至明清已成“南有扬州,北有涿州”的北方灯会盛景。千百年来,“逛灯会”早已融入一代代涿州人的春节记忆。2023年特大洪涝灾害过后,涿州市唱响“感恩奋进共携手、再造一个新涿州”,举全市之力打好灾后恢复重建“七场攻坚战”,在重建家园的同时,更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文化根脉。如今,涿州市以创新之姿活化千年民俗,于2025年实现现象级“破圈”。
——万人空巷。双节期间,“通会灯市”累计接待游客近35万人次,创下涿州历年节庆活动客流之最,其中开园首日入园达4.9万人次,中秋单日峰值一举突破6.5万人次。外地游客占比高达90%,60%为省外游客,以北京、天津为主;30%为省内周边市县游客,以廊坊、唐山、石家庄、保定等周边游较多,成功突破地域局限,客源辐射京津冀乃至全国,实现了从“本地联欢”到“区域盛会”的质变,京津冀文旅版图再添新地标。网友们真实反馈:“涿州灯会上央视新闻了!这次涿州宣传搞大了!涿州灯会真是人山人海。”“大涿州也是好起来了,为涿州点赞,这几天人太多了,过两天必须要去,赞!”
——消费爆单。灯会强力撬动消费市场,永济公园周边商户日均营业额较平日翻3倍,水岸花城、范阳酒店、桥东酒店等8家周边酒店宾馆爆满。全域关联消费规模显著,带动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数据全线飘红,与去年同期相比,重点餐饮企业营业额增幅12.8%,重点住宿企业入住率提高19.35%,零售企业销售额增长12%,国庆假日游客总花费7.35亿元,文化活动的“流量”切实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增量”。网友们实地探店:“支持涿州,越来越好加油,不错。2号去过,热闹小吃一条街买的吃的啥都很干净,很赞。”
——霸榜热搜。“通会灯市”未展先热,“千年灯会永济相会”“涿州文旅”等4大核心流量话题持续发酵。宋小宝、文松等明星现场打卡,“涿州通会灯市”相关话题全网总曝光量超5000万次,门票关注度稳居保定游玩“飙升榜”“爆款榜”首位,“网友分享涿州通会灯市热闹画面”登顶今日头条保定热榜,在榜时长超30小时,显示出强大的线上引流与话题引爆能力。网友们纷纷跟帖:“手机里看到,真是替涿州这座古城开心,涿州文旅也真的是做得越来越好了,前年还发大水,被淹的城市,到如今灯火通明,各种非遗文化传承。真心希望大涿州越来越好,涿州向全世界说,我的骨气。”
——破圈刷屏。传播声势实现立体化、高层级跨越,央视《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晚间新闻》三度聚焦,《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网、央广网、《农民日报》等16家中央主流媒体密集持续报道,《河北新闻联播》三次重点推介,北京卫视、《北京日报》、京报网等各级媒体报道364篇,全网发文总量超2400条,互动声量超4300万次,影响力值超2.16亿人次,在社交平台形成持续性热议,实现了从权威媒体到民间舆论场的全覆盖。网友们真挚评价:“央视荧幕映涿州,通会灯市焕光华。满街灯火灼灼,不仅照亮了涿州之夜,更让故土的文化魅力传遍神州。凝眸镜头中熟悉灯影与喧嚣盛景,自豪感油然而生,这就是家乡独有的风华!”
——点赞如潮。双节期间,晚高峰单时段1.5小时内入园游客近2.7万人,在超大客流下永济公园仍时刻保持干净整洁,垃圾随产随清,真正实现“热闹而不拥挤、有序更有人情、洁净倍感舒爽”的优质体验,不仅赢得游客普遍赞誉,更让70万涿州人民切身感受到家乡从灾难中奋起、在重建中崛起的蓬勃生机。针对“23·7”洪灾援建单位,提供专场接待、赠票观灯等暖心礼遇,让援建的各级各界深切体会到涿州“知恩图报、重情重义”的城市品格。网友们由衷赞叹:“我去看了涿州灯会。一看就是用了心了。景色是三步一景儿五步成片儿。人山人海的人流中真的没看到一点儿垃圾。为那些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点赞。为涿州点赞,祝涿州越来越好。”
——人心振奋。当年的淤泥之上,如今已灯火璀璨,众多游客市民自发在“23·7洪灾水位线”处打卡分享,其中自媒体“野老师教语文”发布的“2025涿州灯会,等您来看一座城如何把困难奋斗成一道道光”、“小城感悟”发布的“感慨涿州的不易,祖国的伟大”等视频引发广泛共鸣。这些发自内心的声音,传递着对党和政府关怀扶持的真挚感恩,共同铭刻了涿州砥砺前行、向阳新生的全新征程。网友们真情流露:“这一年来,涿州的努力有目共睹,从九运会胜利召开,到腾飞大桥顺利通车;从国庆健康跑活力开跑,到‘通会灯市’盛景再现。一桩桩一件件的喜事好事,让近年来饱经磨难的涿州再度焕发光彩,也让久违的希望和生机,重新回到了涿州人的心中。希望大美涿州,越来越好!”
一条路径
贯通历史资源与现代产业的融合转化
“通会灯市”承载着涿州人深厚的集体记忆与乡土情感,在其停办的十七年间,民间复办的呼声持续高涨。涿州市坚守为民惠民的初心,大胆开展五个创新,以“突破节庆限制、重塑体验形态、盘活全域资源”为核心,推动“通会灯市”从单一观览活动向全域沉浸式文旅体验升级,构建起“一灯引领、多业联动、全域受益”的发展新格局。
创新一:文化活化——从“静态符号”到“沉浸式交互IP”。主题凝魂,让千年文脉绽放时代光彩。灯会内移步换景,深度整合三国文化、涿水女神传说、历史名人、涿州八景等文化基因,规划88个布展点位,精心打造“金秋同庆・幸福年”“汇聚涿州・宏图展”“通会灯市・繁星渡”“桃园幻境・传忠义”“涿水长歌・颂华夏”“科技赋能・启新章”六大主题板块及“Park Walk”赏灯夜游路线。场景活化,让历史名人从灯中“走”出来。通过国家级非遗自贡彩灯工艺,复刻“桃园三结义”经典场景,再现邵雍、郦道元、贾岛、赵匡胤等8位本土历史名人风采,营造王洛宾《在那遥远的地方》所描绘的草原浪漫意境,游客扫码即可聆听历史典故、名人故事,使每盏灯成为承载历史的“交互载体”,为游客铺开了一张可以边走边读的涿州历史文化“活地图”。非遗传薪,在互动展演中延续文化血脉。邀请本地及京津冀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花灯制作、剪纸、皮影等技艺,通过讲解历史、引导体验,将单向参观变为深度互动,实现非遗从“静态展览”到“活态传承”的模式升华。
创新二:运营模式——从“政府全包”到“专业人做专业事”。机制创新,以市场思维搞活文旅产业。创新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推动模式,积极对接北京资源,由涿州国控集团与北京水音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涿州通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国控占比35%、水音文化占比65%,总投资超5000万元,用于购买安装灯组、聘请第三方专业运营机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等。灯市运营收益按双方出资比例进行分配,通过这一清晰的收益共享机制,切实将合作利益落到实处,有效调动了市场主体的投资积极性。按照35万人次,每人门票39.9元计算,仅国庆八天,门票收入就高达1396.5万元(未计算折扣票价)。强化保障,以“四到”服务激活市场动能。坚持“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的“四到”服务理念,高规格成立“通会灯市”活动指挥部,组织20余个部门历经半年精心筹备,双节期间公安、市监、执法、卫健、消防等16个单位、300余名干部全程值守,为“通会灯市”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要素保障与服务支持。专业赋能,用全时体验保障活动品质。引入知名传媒专业团队负责整体运营,以其丰富的文化活动操盘经验,打造高品质灯会体验。构建“日间+夜间”“静态+动态”的全时段体验体系,日均17组特色活动轮番上演,飞天火壶、打铁花、中幡会等传统技艺展现非遗魅力,国潮歌舞、互动戏法、无人机龙凤表演打造视听盛宴。传播破圈,让媒体声量汇聚城市能量。同步构建“预热造势—明星助阵—流量加持”三级传播体系,组织15家自媒体代表座谈凝聚共识,发动26家自媒体开展航拍、直播等多元创作,引导50家自媒体实地游览,联合21家上级媒体56人次、涿州融媒144人次实地报道,形成“官方引导、全民共创”的良性传播生态,实现从“媒体声量”到“城市能量”的有效转化。
创新三:资源盘活——从“沉睡空间”到“全域光影体验”。闲置盘活,打造主客共享的消费空间。将闲置10年的得闲古街升级为非遗体验区、主题文创店和本地特色小吃街,吸引176家商户全面入驻,食品类涵盖地方小吃、网红轻食与休闲饮品,电玩城设置投篮机、抓娃娃机等互动设备,覆盖亲子家庭与年轻客群,有效丰富消费场景、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在业态布局上精准发力,既引进老非特、尚驴府等汇聚中华老字号与河北老字号的知名品牌,又组织物探、鹏渤、一担粮等本地骨干企业集中展示,形成品牌共生、商气共荣的良性生态。空间重构,编织全域沉浸的光影网络。突破传统灯会“临时搭建”的局限,以永济公园为核心载体,将69万平方米的自然与人文空间纳入布局,通过跨景亮化技术,让中国第一长石拱桥——永济桥的古朴风貌与彩灯光影交相辉映,打造“桥灯共生”的夜间地标,形成“核心景区+辐射节点”的全域光影网络。统筹复用,构建高效协同的保障体系。系统整合各类闲置公共资源,将大石桥市场、体育中心及西丁小学等6处场地转为临时停车场,开放周边机关事业单位内部车位200余个;创新利用公交车作为接驳专线,日均投入15辆实现高效循环摆渡;面向儿童、老人、军人及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实行免票政策,构建起集交通、停车、观览于一体的服务保障体系,真正让存量资源转化为文旅发展的新增量。
创新四:旅游生态——从“节庆人气”到“全时全域消费”。联动发展,以“票根经济”激活市场活力。开展跨场景联动,凭灯市票根可在辽塔文化园、高家大院等5大景区和电影博物馆享门票、观影5折优惠,有效形成了“引客入涿、留客消费”的良性循环,显著带动了涿州文旅市场的整体热度与综合消费水平。线路串联,借全域引流实现价值转化。以腾飞大街夜市等夜经济探索为先声,创新推出“夜逛灯市、日游涿州”精品线路,编制“涿州食宿游手绘图”,通过涿州文旅公众号专题推荐“跟着灯会游景区”旅游路线,构建覆盖全域的旅游服务体系,双节期间全市旅游接待达113.4万人次,同比增长164.95%,实现了从节庆“单点爆红”到消费“全域繁荣”的深刻转变,构建起辐射区域的文旅消费生态圈。周期突破,用长效运营释放消费潜力。突破传统节庆局限,将活动周期从“元宵前后”大幅延长至158天,横跨国庆、中秋、元旦、春节、元宵五大节庆,成功将短期节庆活动转变为可持续的文旅产品,让千年文脉在更长时间维度上持续“活化”,为消费转化提供持久动力。
创新五:业态融合——从“单一展销”到“多元共赢生态”。展销创新,用线上线下联动实现产销融合。推动非遗传承与特色农业创新融合,通过“线下沉浸体验+线上联动直播”模式,构建集非遗展区、手作工坊、农产品市集于一体的体验空间,实现涿州鸟笼、花丝镶嵌等非遗产品与贡米、赤松茸等特色农产品的同步展销,打通从文化价值到市场价值的转化通道。就业富民,以全链条岗位拓宽民生渠道。设立20个免费展位支持非遗宣传、助农产品和保障残疾人员创业,系统带动就业1000余人;围绕通市灯会设计、安装、运营、安保、保洁、餐饮等全流程,系统设置保洁岗29人、安保岗75人等专业化岗位,实现灵活就业与稳定用工相结合,直接缓解就业压力,持续拓宽居民收入渠道,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于民。多业联动,以灯会盛宴带动全产业链发展。以灯组施工带动建筑企业发展,以灯会绿化激活苗木花卉市场,以活动安防促进特种设备租赁行业发展,以主题展销提升商贸行业收入……以一次灯会活动,打通了文旅活动与关联产业的价值链条,真正实现“一灯点亮、百业兴旺”的融合发展新局面。
“通会灯市”取得了十大效果:一是激活了文旅消费,二是传承了历史文化,三是提升了城市形象,四是讲好了涿州故事,五是回应了人民期盼,六是展示了抗洪精神,七是盘活了闲置资源,八是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九是建立了政企合作模式,十是增加了就业岗位。
一种范式
解答文化赋能经济发展的核心命题
涿州市以“文化为核、资源为基、机制为要、产业为脉、民生为本”的全新范式重启“通会灯市”,不仅推动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双向赋能、相得益彰,更成为地方民俗活化的典型范例。其探索形成的经验启示,超越了单一活动范畴,为同类城市破解“文化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两难”“资源闲置与需求缺口并存”等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范式。
启示一:文化为核,以精神认同铸牢发展“魂”,破解“有形式无载体”的传承困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文化传承的核心,从来不是对传统符号的简单复刻,而是对文化精神内核的挖掘与活化。文化赋能城市发展,关键在于传统文化让群众看得见、读得懂、有共鸣、愿传承,通过精神内核的传递构建文化认同,为城市发展注入持久的灵魂与活力。涿州重启“通会灯市”,不是简单地复制古代灯市的形式,而是通过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重新激活了千年民俗背后的“祈福纳祥、国泰民安”的文化内核,成为传递城市精神、构建群众文化认同的载体,重建了涿州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涿州干部的昂扬斗志,展示了涿州灾后恢复重建基础上,活力迸发、欣欣向荣的城市面貌和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气神。
启示二:资源为基,以空间重构夯实发展“底”,破解“有闲置无活用”的资源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城市的发展,本质是资源持续转化为价值的过程。通过系统性梳理、创造性转化、整体性统筹等方式盘活闲置资源,是对城市存量空间的再开发、再利用,能够有效释放空间与产业潜力。涿州盘活洪涝受损的永济公园和闲置十年的得闲古街重启“通会灯市”,实现了对城市存量空间的二次开发,快速补充了城市发展所需的空间与产业载体。
启示三:机制为要,以政企协同激活长效“能”,破解“有热度无持续”的运营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文旅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高效的运营机制。“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模式,本质是通过明确政府与社会资本的权责边界,实现“地方搭台、市场唱戏、专业赋能”的协同共赢。涿州“通会灯市”的实践,再次印证了地方政府“强服务”、社会资本“找活力”的机制优势,让专业人干专业事,让“通会灯市”从一次性活动升级为可持续运营的文旅品牌,实现了保文化根脉、激消费动能的长期发展目标。
启示四:产业为脉,以价值转化打通发展“路”,破解“有热度无收益”的经济瓶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文旅活动的核心价值,从不局限于吸引游客的单一功能,而是通过“文旅+”的多业态融合,打破业态壁垒、串联上下游链条,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涿州“通会灯市”以灯为媒串联起非遗、特色农产品、本地文旅景点等多元业态,不仅让灯市期间核心区商户营业额显著增长,更带动全市文旅、客运、建筑、金融等行业共同提升,使“通会灯市”成为撬动涿州产业结构优化、全域经济升级的支点。
启示五:民生为本,以共建共享守好发展“根”,破解“有热闹无受益”的惠民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城市文旅活动的终极目标,从来不是“追求流量”或“打造地标”,而是以文化为纽带,回应群众期盼、解决民生需求、凝聚城市情感,让百姓实实在在共享发展红利。涿州“通会灯市”的成功,在于坚守为民惠民的初心,重塑千年历史文化的集体记忆、提供家门口的增收机会、传递自强不息的城市品格。一场文旅活动成为涿州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感恩奋进”灾后重建精神的生动写照,印证了唯有把人民至上刻入文旅发展的基因,才能让活动拥有真正的群众根基,让城市发展获得持久的内生动力。(撰稿人:鲍俊峰 郄罡 刘静雪 王齐阳 周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