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11-10 08:44

□保定晚报记者 徐柳
“当我第四次站在‘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舞台,指尖轻触晋察冀日报旧址的那台油印机时,仿佛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那一刻,我才真正读懂了‘以笔为枪’的千钧重量。”
11月6日,第三十五届中国新闻奖颁奖报告会在北京举行。保定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保定新闻联播》主持人霍碧莹,作为全国新闻界第十二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十佳选手上台接受表彰。她不仅是本届河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新闻工作者,刷新了保定市在该赛事中的最佳成绩,更用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诠释了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坚守与担当。
以“倾听”为匙 在故事里锚定初心
“好故事的‘好’,在于它能带着温度,传递直抵人心的力量。”回顾参赛历程,霍碧莹的思绪总会回到晋察冀日报旧址的那台油印机前。
为讲好“八匹骡子办报”的红色故事,她多次探访旧址。手指轻抚斑驳的机器,耳畔回响着当地老人讲述战火中新闻人冒着生命危险传递党的声音的经历。
赛场上,霍碧莹将触摸油印机时的震颤、聆听往事时的动容,原原本本地传递给观众,让红色信仰的温度透过话筒直抵人心。
这已是霍碧莹第四次站上“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赛场。从基层民警的驻村帮扶,到阜平田野间的“脱贫果香”,再到奥运冠军与青少年的温暖对话……每一次登台,于她而言都是一次“精神充电”。
“前三次积累的不仅是讲故事的技巧,更是对‘记者使命’的深刻理解。”她坦言,最初参赛时总想把故事讲得“精彩”,后来才慢慢明白,好记者要俯身倾听,好故事要让观众从平凡叙事中感受到向上的力量。
正是这份“倾听”的初心,让她在2019年首次参赛便斩获河北省一等奖,此后更是连续突破。

采访冉庄地道战健在老民兵李恒彪。
以“四力”为基 在一线践行新闻使命
企业车间、社区巷陌、洪水现场、田间地头……每一个新闻现场,都是霍碧莹践行职责的“战场”。
2012年,自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霍碧莹,选择从基层记者扎实做起。策划、采访、拍摄、写稿、剪辑样样练精,在日复一日的奔走中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2023年保定半程马拉松直播解说现场,为精准呈现赛事亮点,她提前半个月走访赛道沿线,深挖每一段路线背后的城市故事;特大洪涝灾害报道中,她冒着风雨深入受灾一线,用镜头记录救援人员的逆行身影,用文字传递群众的需求与期盼;乡村振兴采访路上,她蹲在田埂上与农户拉家常,把玉米地里的丰收喜悦、果园里的致富希望,变成一个个鲜活的新闻报道。
“只有脚踩泥土,才能写出有温度的稿件;只有贴近群众,才能读懂这座城市的脉搏。” 霍碧莹说,正是这些一线经历,让她后来再走上《保定新闻联播》《直播民生》的主播台时,心里多了一份笃定与从容。
从业10余载,她不仅深耕日常报道,更多次担纲重大题材任务。连续多年参与保定两会报道,见证城市发展决策;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节点报道中,用镜头定格时代瞬间;配合中央、省级媒体完成多场大型直播,向外界推介保定的发展活力。
此外,她还曾担任河北省第三届冰雪运动会讲解员、保定市冠军博物馆开馆讲解员,用专业表达讲述河北故事、保定故事。
以“热爱”为炬 在坚守中传递正能量
“新闻岗位有分工,使命却相同。无论角色是记者还是主持人,传递政声、服务百姓、弘扬正气的初心从未变过。”霍碧莹说。
在她的办公桌上,整齐叠放着十余本荣誉证书:河北省播音作品二等奖、河北新闻奖一等奖、保定市“十佳主持人”、保定市“创建文明城市代言人”…… 每一份荣誉背后,都是她对新闻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作为“河北青年讲师团”杰出讲师、“学习强国宣讲团”成员,她还走进校园、社区、企业,参加“365 百姓故事会”等宣讲活动数十场,把新闻里的正能量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如今,已是一级播音员的霍碧莹,依然保持着对工作的敬畏之心。每天提前到岗熟悉稿件,直播前反复打磨语气语调,采访后认真复盘不足。
“用心吐字、用爱归音,这是我对自己的基本要求。”她说,“未来我会继续带着这份初心,走更多的路,听更多的故事,把保定的发展变迁、群众的幸福生活、时代的奋斗旋律,熔铸成更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这是她的承诺,也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时代回答。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