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E时代>

出门装着老人机,没下载打车软件、不会网上购票、无法出示健康码……手机扫码时代,别让老年人绊倒在“数字鸿沟”

来源:作者:时间:2020-10-20 10:44

“人老落伍啦,没有你们年轻人拿的‘高级’手机,我这老人机没法上网,怎么扫健康码呀?”日前,市民黎女士下班买菜时在市场门口看到的这一幕让她感触颇深。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生活场景需要与网络紧密对接,但却忽略了老年人能否便捷地解锁网络生活。《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2019年,中国有接近2亿的老人没有接触过网络,50岁及以上网民在我国网民群体中的占比不高,更何况还有人没有加入到智能互联时代中。

老年人“触网”难处多

“爸妈,这些软件操作简单,您得跟着我们多学学。”黎女士已记不清多少次想教会父母熟悉各类生活中常用的手机应用,“父母都有智能手机,但日常使用跟‘老人机’没啥区别。除了用手机多发点微信,基本就是接打电话。”起初,父母也跟着她学过操作打车、购票等APP,“但输入目的地、选择条件等操作步骤超过3条,他们就有点手忙脚乱。”尽管在黎女士看来,这些应用设计简洁,但在看手机屏幕都要戴老花镜的父母那里,如同挡着许多只“拦路虎”。“多教几遍我不怕麻烦,但他们既想跟上社会的步伐,又不想多耽误我的时间。常说‘算了算了,以后再说’,这‘以后’就没了下文。”

真正触动退休老人曾先生的是纸质火车票的取消,“以前都排队买票,现在手机软件成为主要的购票渠道,第一次凭电子车票进站还耽误了时间,我不知道从哪查询车票二维码,因为车票都是孩子帮忙在手机上买的。”这趟行程让他见识到社会的进步,“不仅是网购车票,到了景区,我和老伴还在售票窗口排队,看到很多年轻人扫码直接进入。原来人家是在网上预先订购了景区门票。”老曾瞬间有了跟不上节奏的感觉,“互联网时代,离了智能手机,生活平添了很多难度。”

离开智能手机,老年人到医院就诊也有“难度”。“我坐了几站公交车赶来,一个号都挂不上?”10月14日,在市区一家三甲医院的门诊大厅,一位老先生被工作人员告知:他准备看的科室上午门诊号已无空余。旁边同在排队的病人家属告诉他“该科室专家号早在微信平台约满了”。“微信还能挂号?我不会啊……”无奈之下,老人只得转而挂了当日下午的普通号。

为老年人“触网”打开一扇窗

“对老年人而言,学习能力下降是必然的,说‘智慧改变生活’,更多惠及到的是年轻人。许多老年人并未享受到智能化带来的福利,反而有时显得无所适从。”市民刘先生对数字化社会发展中老年人遭遇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智能手机和一些APP的设计有点脱离部分中老年人的认知和操作水平,简化版更适合他们。”

有调查发现,不懂网络、文化程度不高、没有网络设备、子女因忙于自己的事情而没有更多时间手把手地教父母使用智能手机,成为中老年人不上网的主因。

据悉,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均推出了适用于中老年人的简易模式、极简桌面手机,可以自行放大图标和字体、绑定桌面图标、语音播报和一键拨号,支持关闭下拉通知栏、进行远程桌面连接等。

针对中老年人群体,支付宝在去年6月上线了“关怀版”小程序,集合扫码、付款、缴纳水电费、挂号问诊等功能,并将字体放大。该小程序被添加后,将出现在支付宝首页中心位置,可一键直达。

此外,语音搜索也成为APP的“标配”,京东、高德地图、美团、百度等平台型应用均在键盘上方附加了语音输入按钮。

有市民在接受采访时提出,在发展数字化的同时,应从关怀老人的角度做人性化调整,让更多中老年人享受到智能互联时代的公共产品服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