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老人豁达,子孙孝顺,106岁高寿的闫永安老人晚年生活幸福快乐

九九话重阳 百岁老人的长寿经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0-10-26 15:18




老人爱吃黏食,家里常备粽子。   耿静 摄


天气好的时候,闫洪才夫妻俩带着老人出门赏花。


□本报记者 耿静


10月25日,是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人步入长寿队伍,家住向阳南社区河北电力职工大学宿舍的106岁老人闫永安,便是其中之一。

10月25日,看到记者进门,原本端坐在床前的老人顿时眉开眼笑,缓缓站了起来,实在很难看出,这位走起路来步子健稳有力,不用人搀扶就能轻松坐到低矮沙发上的老人,今年已经106岁了。

“老爷子每天晚上10点来钟就睡觉,早上6点钟起床,上午推着轮椅出去溜达一个多小时,午饭后睡上个把钟头,过得特别健康。”老人的儿子闫洪才自豪地说:“我爸现在身体还这么好,那是我们当儿女的福气。”

性格恬淡,遇事不急不怒

闫永安,1914年12月11日出生,今年已经106岁高龄。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十来岁的年纪便帮着母亲料理家务,老人家说,“这辈子,吃的苦太多了。”

老人膝下有一儿两女,如今已是四世同堂,30多口人的大家庭。除了听力不好外,老人身子骨依旧硬朗。平时,老人和75的儿子闫洪才、儿媳牛风琴一起生活。儿孙们都说:“家里有这么一位高寿的老人,算是家里的一个宝啦!”

“我爸胸襟特别大,凡事不放在心上。”儿媳牛风琴说,老人和女婿、儿媳处得也都非常好,从来没有红过脸。晚辈们做什么,他都能理解包容。俗话说,“两好搁一好”,晚辈们也都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遇事不急不怒,心气平和。我爸很少数落家人,更别说和人争吵。说我最厉害的一次也就是‘少有’。”在闫洪才看来,老人的长寿与其恬淡的心态有很大关系,吃了一辈子苦的老人心胸豁达开朗,知足常乐,从没和儿孙红过脸。

关心国家大事,每天出门遛弯

一说起老人,院内的住户们个个称赞不已。“别看老人年纪大,他每天都要出去走走,腿脚和我们这些六七十岁的人差不多,有时候会推着轮椅,早晚都会出来和我们唠嗑。”邻居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介绍。

牛风琴说,公公这两年除了听力下降、脑筋有时反应不过来外,身体没有其他毛病,记忆力相当好,几十年前的事儿他都记得。“他在家里坐不住,只要天气允许,一早起来就会到小区健身器材那里散散步,走累了就坐着歇歇,这是他几十年来的习惯。脚步不算有力,但是很稳当。”

在闫洪才看来,老父亲的长寿关键在于“动”,而不在于“养”。百岁老人们年轻时很勤劳,到老也闲不住。“我爸爱看报纸、看新闻,还爱听评书,关心国家大事,与时代不脱节。”

喜欢吃甜食,最爱年糕和棒棒糖

老人房间的桌子上,堆放着各种零食,有花色的水果糖、儿童优酸乳、草莓味酸奶。老人平时的饮食没有太多忌口,但是不爱吃蔬菜和肉类。最爱吃粽子、年糕、汤圆等黏食。

“甜食不断,几乎每天都要吃一个棒棒糖,喝粥都要放糖。”说起此事,牛风琴有些哭笑不得,“都说老小孩,现在我爸就跟小孩似地。”老人有时像个小孩子,遇到甜点的东西就想一口气吃完。起初家里人都曾为老人的健康担心,认为老年人饮食上应该以清淡为主,吃这么多的甜食,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容易患上糖尿病和高血压等。但老人总是很坚决地说:“不吃甜的,总感觉嘴里没味。”

老人身体一直很健康,一点老年人易患的疾病也没有。“大概是以前过了太多的苦日子,现在生活好了,就想吃点糖,甜甜嘴,也甜甜心吧。我们也就随着老人的愿。”

全家的“宝”,人人把他放心上

家人的悉心照顾也是老人长寿的秘诀之一。“老父亲年轻时为了照顾好这个家受了不少罪,现在他是我们全家的宝。”在日常生活中,闫洪才和牛风琴为老人进行了“特殊”的照顾,为了保证父亲营养摄取量,不爱吃炒鸡蛋就做成鸡蛋羹,不爱吃蔬菜和肉就做成包子、饺子和馄饨。

老人前几年喜欢打麻将,兄妹几个经常陪着老父亲玩一玩麻将,解闷的同时也练练脑筋。特别在照顾老人的个人卫生方面,牛风琴坚持亲自每天给老人洗脸,老人的大便日期更是记得清清楚楚。“她比我细心,我爸每次大便都是她下手帮着弄。”闫洪才对爱人的尽心照顾十分感动。

不仅子女孝顺,家里的小辈也同样把老人记在心上。老人的生日,重孙女都会给太爷爷画上一幅国画祝寿。远在深圳工作的重外孙更会千里迢迢买回软糕让太姥爷品尝。几乎每个星期,外地的孩子们都会跟老人视频,老人有什么想吃的,没几天就给快递回来。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爸成了全家人的宝贝,人人都把他放心上。”闫洪才笑着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