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赵玥 贾祎玮时间:2021-03-02 09:06
今年春节,“就地过年”悄然改变传统春节消费市场,年轻人纷纷开启“买买买”模式。“线上消费”多领域“飘红”,数字“洪流”奔涌。
多领域飘红的线上消费
“没出正月都是年。疫情阻挡了我们的返乡路,但对父母的孝心也有办法传递。”尽管不能回家和父母团聚,但“90后”小梦夫妻俩就地过年,体验了别样的年味儿。
“我俩去年刚结婚,本计划跟他回老家过年,又担心疫情发展有变化影响返岗,只能遥祝父母新春安康。”小梦说,每次给父母买礼物,都会被唠叨:“家里什么也不缺,年轻人赚钱不易,自己留着。”但她还是坚持给双方父母准备了年货。“给他们四位老人各自准备了新衣服、新鞋。婆家在南方,冬季湿冷,我网购了一台新式电暖气直接送去家里,他们很开心。”
就地过年,把爱送回家。受“就地过年”政策影响,2021年新春消费市场线上消费多领域飘红。
据淘宝统计,农历腊八以后,淘宝“年货”搜索量同比增长23倍。农历小年当日,淘宝上“给父母的礼物”搜索量是日常的4倍,“给父母的红包”“给父母的营养品”“给父母的衣服”成为热门搜索。
美团提供的数据显示,2月14日大年初三,上海地区平台交易总额同比2020年大年初三增长4.6倍,比2019年大年初三增长1.6倍。
来自拼多多的销售数据显示,“宅经济”带火了清洁产品。从“年货节”到“春节不打烊”,拼多多家庭清洁、除菌防护、厨房餐饮相关产品销量上涨。日用除菌产品相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210%,而家庭清洁用品的涨幅则达到300%。今年1月以来,拼多多的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等生鲜产品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20%。
与线上消费息息相关的快递行业,也佐证了这一变化。据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实时监测,截至2月7日,2021年我国第100亿件快件诞生,用时38天,比2019年的79天提速将近一倍。
阿里旗下菜鸟物流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物流呈现出县区-大城市、大城市-县区双向强劲的态势。淘宝“春节不打烊”首日,“三通一达”等快递公司处理的包裹量较往年农历同期出现翻倍式增长。
直播是不少人“云置办”年货的重要方式。淘宝直播在年货节期间成交和日均直播场次同比增长均超150%;苏宁趣逛逛年货大集开集一周,线上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过2000万。
奔涌的数字“洪流”
“给您看看我家年夜饭是怎么吃的,每家餐桌旁支上手机,举杯敲桌,我们云端碰杯。”春节前,大学生小刘把独居的姥姥接到自家过年,“大姨和二舅都在外地安了家,就地过年的他们暂时不能回来陪伴姥姥。老人嘴上说‘没关系’,但心里特想孩子。”一心想哄老人高兴的小刘提前跟亲人们商量好,在年夜饭上桌前通过微信视频的方式把各家的餐桌“连接”在一起。“姥姥一会趴在我手机前看看二舅家的饺子,一会凑到我妈手机前跟忙活饭菜的大姨聊几句,特别开心。她跟我说‘搁以前,哪想得到能通过网络跟外地生活的孩子天涯若比邻’。”
节后,小刘教会姥姥使用各种视频软件,“这样,她没事儿就能刷刷抖音、快手,看看大姨他们发的生活日常,以解孩子没陪在身边的思念。”
由于今年“就地过年”的新形势,春节拜年、娱乐方式及消费模式继续向线上转移。“云端过节”、网购年货等成为新潮流,拉动移动互联网流量快速增长。据工信部统计,2021年春节假期(2月11日至2月17日),移动互联网流量达到357.3万TB,与2020年春节7天相比增长23.4%。其中除夕和初一两天的移动数据流量,同比分别增长28.7%和26.1%。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达212亿条。
优酷平台数据显示,1月28日到2月16日,上网刷剧观影人次同比增长20%。
“就地过年”延伸出的防疫政策查询和民生业务办理需求,让春节期间的政务民生类小程序访问次数同比增长近3倍。
很多企业春节期间“不打烊”。据统计,企业通过企业微信服务的微信客户数约1亿人次,零售、教育培训、金融、餐饮行业是通过企业微信提供线上服务最多的四大行业。百货和购物中心、餐饮类小程序增长迅猛,分别同比增长6倍和4.5倍。
时代特色浓厚的“新年俗”
近日,微信发布首份“原年人”(原地过年人)春节报告,数据统计时间段为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五,呈现“原年人”在微信里过春节的“新年俗”。
春节期间,广东为收发微信红包次数最多的省份,江苏、浙江、山东和河北紧随其后。
除发送微信拜年红包外,无法当面送上祝福的“原年人”,选择通过视频号录制短视频为远方的亲友送上新春祝福。北京人最爱刷视频号,广州人最爱发视频号,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成都成为最喜欢用视频号直播连麦的5座城市。